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5.01.07期 >
02-青春同行共唱“双城记” ——川渝两地青年建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02-青春同行共唱“双城记” ——川渝两地青年建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青春同行共唱“双城记”

——川渝两地青年建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深化创业联动,助力青年创新创业;整合两地资源,共促大学生就业……青年是建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力量,5年来,川渝两地团组织不断深化共建合作,川渝青年积极投身共建实践,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奉献青春热情和青年力量。

办好合作的事

营造两地青年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位于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镇磁器口,是重庆旅游的一张响亮名片。如今的磁器口古镇,正变得越来越年轻:创意十足的小店门口,年轻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溪边的舞台上,歌手深情地唱着民谣,这里不仅变身成为年轻人钟爱的“潮玩”生活街区,更是成为吸引川渝两地创客的“新磁场”。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沙坪坝区与成都传媒集团合作,将磁器口古镇十二条街巷划分为“后浪”“滋味”“境界”“潮起”四大板块,策划引入“轻文创”体验店等多类型业态,让磁器口古镇摇身一变,成为沙坪坝区首个青年友好型街区。

沙坪坝区为川渝青年展现才华、实现抱负提供广阔舞台,这在我市并非个例。南岸区与成都市龙泉驿区联动实施“青年企业家联盟”计划,并以共建下浩里青年发展型街区为切入口,促进南岸区下浩里老街、龙泉驿区梵木创艺区互动,为两地青年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北碚区、荣昌区、忠县等分别精准开展双创活动,举办“嘉陵创客”青年创业沙龙活动、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专题培训会、川渝“新青年说”暨青年人才游学活动等,为两地双创青年提供成长路径和空间。

2023年以来,重庆共青团积极谋划部署“建功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滚动实施“四张清单”,打表推进“服务青少年10件实事”,将服务青年创新创业作为重头戏,着力推动川渝地区青年创新创业政策互联、要素共享、服务共推,营造出川渝两地青年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深化“双城青才计划”

有效衔接两地优质就业资源

2024年4月,川渝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双城青才计划——千校万岗”招聘会在重庆工商大学举办,吸引900余名未就业毕业生到场求职。

“这次来的许多企业非常契合专业,我顺利入职,为今后职业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该校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一名毕业生顺利加入某知名律所。

近年来,团市委联动团四川省委发起开展“双城青才计划”,以“就业服务产业,产业带动就业”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瞄准青年大学生就业需求,帮助在校大学生提升职业水平和社会融入能力,推动川渝两地就业资源有效衔接。

引导大学生走进企业、感知职场,两地共青团常态化举办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活动,发布就业岗位16万个;组织市内外89所高校的270名全日制在读本(专)科生、研究生代表走进涪陵区、沙坪坝区等8个区县开展“大学生看新重庆”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重庆经济、科技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发展前景。

“今年以来,我们已举办‘双城青才讲堂’‘青春就业大讲堂’‘扬帆计划’川渝专项实习等活动20期,同时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面向大学生就业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和权益维护等公益服务,推动全市31个区县建成青年人才驿站55个,配套床位2200余张,为来渝求职大学生提供暖心服务保障。”团市委高校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交流融合

提升两地青年创新创业能力

2024年3月,建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青创培训班顺利开班,重庆共青团组织16个成渝中部地区城市共48名创业青年、团干部参加培训。为期7天的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现场教学和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为两地青年助力成渝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充电”。

  去年10月,“川渝一家青·双城向未来”川渝青年创新创业学习交流活动在成都顺利开展,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导师、创业青年一行详细了解四川在服务青年人才发展、促进青年创新创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情况,促进了两地创业青年跨区域合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近年来,重庆共青团积极围绕两地优势产业,联合举办主题峰会、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交流等活动,促进深圳猿金刚新材料、青岛汇瀚森实业、四川乐为科技等多个优质项目与相关区县签署合作协议,在助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搭建起川渝两地创新创业青年拓宽视野、资源互动、提升能力的坚实桥梁。

 (新重庆-重庆日报)

 

市政协委员张珂:以青年工作为纽带书写履职新篇章

2024年最后一周,市政协委员、社法委副主任、团市委副书记张珂还在走访调研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大学生就业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自己拟提交的提案。

在今年的重庆两会上,张珂计划提交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就业的提案。他希望借此引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视。同时,他也期望推动更多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出台,助力其职业发展。他还计划推动出台重庆青年创业基金的引导政策,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重庆的青年工作和社会发展一直是张珂关注的焦点。自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张珂深刻体会到政协委员这一身份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挑战。他始终将履职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双向奔赴”的深刻内涵。

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张珂围绕《以全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抓手,促进青年人口高质量可持续增长》发言。通过前期调研,张珂发现重庆市青年人口部分指标有所下降等问题。为提出有效建议,他深入青年群体,了解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张珂提议制定更多青年专属政策,以更多激励留住青年。此发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得到市人社局、市教委等单位的响应和支持。去年4月14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到,提高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

除了关注青年人口问题,张珂还将目光投向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这一领域。“作为社法委的一员,我积极参与社法委‘法润巴渝’的品牌活动,虽然表面上看似与青年工作关系不大,但却从中发现了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倾向的契机。”张珂说,他提出的关于综合施策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进行办理并见效,在市政法委、团市委等部门的积极主导下,在减少全市未成年人犯罪、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履职过程中,张珂不仅关注青年问题,还积极投身到服务新兴青年群体的行动中。去年7月10日,市政协社法委、团市委、市青联组织市政协委员、青联委员走进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新兴青年群体提供法律公益援助。

今年是张珂履职市政协委员的第三年。谈到今年的履职期待,他表示,将始终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要求,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界别群众,提高协商议政水平,在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中更好发挥作用,为重庆的青年工作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庆政协报记者 高吕艳杏

 

 

团市委召开2025年第1次书记会议(扩大)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本报讯 1月3日下午,团市委书记龙东阁主持召开2025年第1次书记会议(扩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干部监督管理等工作。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全面落实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要求,常态化推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压紧压实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这一全党的共同责任,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扎实推动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和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共青团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三个根本性问题”,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全力打造“青春建功新重庆”总名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不断提升,坚定信心、团结奋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壮阔实践中挺膺担当。要突出青少年有所呼、共青团有所应,深入基层、深入青少年,加强调查研究,弄清楚青少年急难愁盼,滚动办好“假期公益托管营”等重点民生实事,既把青年的温度如实告诉党,也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青年。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市干部监督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做深做实担当作为、纪律作风、选人用人、巡视巡察整改监督和监督力量协同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发展党员、党员管理监督、党员作用发挥、党员激励关怀等五项机制,以高质量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助推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庆共青团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团市委办公室)

 

第24批中组部、团中央赴渝博士服务团总结欢送会召开

本报讯 日前,第24批中组部、团中央赴渝博士服务团总结欢送会在团市委机关一楼会议室召开。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肖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团市委书记龙东阁主持会议,团市委副书记张珂出席会议。

会上,赴渝博士服务团团长裴胜春代表赴渝博士服务团作总结发言。赴渝博士服务团成员结合挂职经历,从不同角度谈体会和收获。

会议指出,赴渝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渝挂职期间,坚持把“小我”融入“大我”,倾情投身到经济社会主战场、改革发展最前沿、基层实践大熔炉、民生事业第一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资源优势,累计引进项目88个、资金149.7亿元,促成签订合作协议94个,牵头制定政策文件40个,撰写调研报告(论文)87篇,帮助引进各类人才500余名,工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希望继续当好新重庆行稳致远的智库、开放合作的“红娘”、形象推介的窗口、招才引智的伯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团市委统战联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