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渝中报
工作中的张雷。区公安分局供图 他不是破大案要案的刑警,不是抓黄赌毒的治安民警,也不是走街串巷的社区民警。尽管不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他
工作中的张雷。区公安分局供图
他不是破大案要案的刑警,不是抓黄赌毒的治安民警,也不是走街串巷的社区民警。尽管不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他却运用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保障和提升公安信息通讯畅通,让信息化助推警务战斗力,帮助并支持一线民警更高效破案。
他叫张雷,是区公安分局科技信息化科的一名普通民警。从业9年来,张雷始终在政治上求先进,在工作上求创新,从一名基层民警逐渐成长为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搭建“民心天网”
守护市民平安
9年来,张雷先后负责区公安分局无线通信、视频监控、电视电话会议、弱电智能化建设、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工作,具体牵头分局信息办、大数据办相关业务。凭借着对公安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的熟悉以及较强的科技创新和理论研究能力,他在组织参与公安信息化体系构建中业绩尤其突出。
近年来,渝中按“全局网格化、网络闭合化、全时空、无死角”原则,建设小型摄像头,织起一张视频“民心天网”,张雷就是幕后的“织网者”之一。桥梁主路、背街小巷、居民楼栋,他的足迹踏遍整个渝中半岛。
“别以为只有大案要案需要我们所布置的‘天网’,其实‘天网’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重要,比如寻找市民遗失的财物、走失的家人等。”张雷说,他的工作虽然繁琐,但意义却不小。
2018年,渝中警方充分利用“民心天网”和“雪亮工程”,开展网上巡防,实现视频监控无缝对接,1.6万个视频监控镜头遍布辖区大街小巷,全区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和侵财案件发案率连续三年大幅下降,同比分别再下降12.1%和6.3%。
200多个监控镜头
用科技信息找出嫌疑人
2013年4月,牛角沱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该案由科技信息化科牵头组织图侦工作组,参与侦破工作。当时,张雷主要负责参与对视频提取和审看方向的把握以及组织视频审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工作。
“当时抽调了派出所30名民警参与视频审看工作,大家不分昼夜的盯着屏幕,就是为了能够早日侦破案件。”张雷回忆道。
张雷首先对全体视频审看人员进行了案情培训,保证每一个人对犯罪嫌疑人的体貌、衣着等特征“入脑入心”,接着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实地踏勘和地图标注,保证审看人员对各自负责的镜头位置和覆盖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由30名民警组成的12个审看小组,对提取的200多个监控镜头共300多个小时的视频录像,分类分批审看了225个小时。“经过仔细审看,我们在15个监控镜头中发现了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张雷说,专业的不间断工作终于带来了收获——工作组很快获取了能够辨认嫌疑人的清晰图像,并绘制出其案发前后的全部活动轨迹,为快速侦破该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张雷是千千万万个公安科技信息化民警的缩影,他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工作,是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真正的“幕后英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用青春谱写出无悔人生。
(渝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