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两江新区实行“点长制”让疫情防控精准迅速

本文来源:重庆日报网

十一月三日晚,礼嘉街道防疫人员为管控点的居民送去生活物资。(两江新区供图)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11月17日凌晨,半个月的疫情封控、管控后,迎来解封的两江新区康美街道康庄美地社区上空回荡着居民们响亮整齐的歌声。“这次防控非常迅速,让我们很安心。”居民们纷纷为两江新区防疫工作点赞。

  自11月2日重庆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两江新区设置41个管控点,开展核酸检测超过22.5万人。到17日,所有管控点和社区防控区域已全部解封。听到居民称赞,见到防控成效,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疫情防控常务副指挥长皮涛说,是“点长制”发挥了作用。

  好在部署精准

  分析活动轨迹分类布局4类点位

  这轮疫情防控中,两江新区将“点”设置成4类:核酸检测点、集中隔离点、风险管控点、疫苗接种点。“这些点位织成了一张防控‘大网’。”皮涛介绍,为了让这张“网”精准可靠,点位的设置必须经过研究论证,有理有据。

  为此,两江新区运用防疫指挥调度系统为点位设置提供研判辅助。调度系统大屏上,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接、次密接人员的活动轨迹清晰可追溯到楼栋和单元,红色圆点的大小直观地表示着相关人员在每个地点停留的时间长短,区域颜色的深浅代表风险大小。

  有了大屏上的这张图,两江新区疫情防控各职能部门和专家的风险研判和点位设置就可以“挂图作战”。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地点,就相对多地布局核酸检测点和风险管控点,集中人力物力将颜色较深、风险较高的区域一个个“吃掉”;在风险较低的区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筛查,这样既能防止疫情扩散,又将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好在压实责任

  半小时内解决人员物资紧缺

  横向地看,两江新区的每个点位,都设置了由领导干部担任“行政点长”、由医护骨干担任“医疗点长”的“双点长制”;在有安全保卫需求的核酸检测点和管控点,还设置了“警务点长”。

  纵向地看,两江新区设置了三级“行政点长”。8名委领导分别下沉到8个街道任“点长”,蹲点式指挥,提高指挥执行效率;街道班子成员下沉到社区任“点长”,驻守社区协调联动、统筹安排工作;社区“两委”成员下沉到防疫点位任“点长”,坚守点位负责现场组织和衔接。

  11月4日下午,康庄美地社区因要完成大量核酸检测出现了人力物力紧缺的问题。

  了解到这一情况,联系康美街道的“点长”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程文迪通过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协调。半小时内,翠云、礼嘉、鸳鸯、人和、大竹林街道的256名信息录入人员和志愿者、52台电脑设备迅速支援到康庄美地社区,在4小时内完成了18984人的核酸检测。

  好在服务暖心

  “暖实力”收获居民支持

  疫情防控中,各位“点长”不仅想方设法推进工作,还主动开展多种暖心服务,让居民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暖实力”。

  11月8日,几天前开始实行重点楼栋封闭管理的天宫殿街道东湖北路社区的居民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朵金灿灿的向日葵,一杯热乎乎的姜汤。

  类似的暖心画面每天都在上演。在天宫殿街道,街道组织委员、“点长”黄波和工作人员为隔离酒店里躁动不安的儿童送来经过消毒的玩具;在康美街道,街道副书记、“点长”王斌为居民开具加盖公章的证明,方便居民向单位请假配合防疫。

  感受到温暖的居民们不仅越来越配合防疫工作,还用实际行动表达着支持。在金山街道奥园社区,居民陈孝玉与20名党员志愿者主动承担负责扫楼、维护秩序、转运居民生活物资等任务,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王天翊)

(责编:秦洁、刘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