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重庆青年报 阅读:47697
奏响平安和谐曲 谱写警民鱼水情系列报道①——双凤派出所:以实际行动全力回应群众急难愁盼2023年1月10日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渝北警
2023年1月10日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渝北警方特推出奏响平安“和谐曲”,谱写警民“鱼水情”系列报道,在平凡的点点滴滴中展现公安民警忠诚履职、为民服务的担当作为。
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街道总面积约34.5平方公里,作为渝北区开发较早的城区之一,存在人口总量大、园区企业众多、居住小区新旧结合等特点,实有人口20余万人,行业场所230多家,企事业单位700余家……面对复杂多变的辖区治安形势,有着这样一支公安队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岗位上默默坚守,以实际行动全力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双凤派出所成立于1994年,2012年被确定为公安部“201工程”单位,2014年被评为公安部“201工程”示范单位,2013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019年被重庆市公安局评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0年被公安部表彰为“抗疫先进集体”,2022年被重庆市社会保障局评为重庆市公安系统先进集体。
以“和”之名 通向邻里和谐
作为重庆市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双凤派出所始终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总体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顺应群众新期待,全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辖区刘先生数年前与妻子离婚,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他整日待在家里,不愿与社会接触。2022年9月,派出所民警在了解到情况后,多次上门与他齐膝而谈,最终,刘先生在民警的不懈努力下解开心结、走出家门。
10月,辖区两家企业因为一道门发生纠纷,一方认为方便员工出入,而另一方则认为影响了车辆进出,双方矛盾不断升级,两家谁也不让一步。了解到情况后,派出所多次与两家企业开会协商,了解问题症结、平复双方情绪、寻找解决办法,最终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两家企业握手言和。
在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派出所由被动化解向主动化解延伸,坚持日常走访排查,发动和依靠群众,关心和帮助群众,做到“进门记录问题、出门解决问题”,切实把关心关爱融入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以“破”之名 通向光明正义
7月的重庆骄阳似火。为及时将丢失的摩托车返还车主,派出所民警头顶40余度的高温天气,从长寿区骑行70公里的山路,历时三小时返回主城,而手臂却被晒得通红,脸皮也被晒伤。
同月25日,已经连续蹲守两天的民警顾不上身心疲惫,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和嫌疑人上演现实版“速度与激情”,狂奔800米将犯罪嫌疑人抓获,案件案发不到24小时成功告破。
8月,派出所成功破获一帮信诈骗案件,冻结涉诈资金1.2亿元。为尽早返还被骗钱款,民警花费20余小时查找出42名辖区受害人的联系方式,在7天时间内共计打出数百个电话。而在此期间,由于受害人被骗产生心理阴影质疑民警身份,甚至不理不睬。发信息、加微信、亮工作证表明身份……各种办法能用尽用,最终涉案资金全部返还。
在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路上,这只是派出所工作的一个缩影。2022年,派出所共计破获刑事案件223 件,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177 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70万余元,八类案件破案率100%,辖区电信诈骗发案率下降20%……简单的数据背后,是全体民警辅警用坚守与执着递交的平安答卷。
以“念”之名 通向幸福安宁
派出所至自始至终将人民群众放在首要位置,全时空守护辖区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百姓,在每一个日出、夜晚,群众危难、困境中,总能看到派出所民警辅警的身影。
7月4日,一骑行三轮车老人在街上突发脑梗晕倒,来不及等待救护车赶至,民警果断用警车护送老人,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10分钟便赶到了渝北区中医院急诊科,挽救了老人生命,据医生诊断如果再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为表达谢意,康复出院后的老人在儿女陪同下送来了“人民警察为人民 扶危救难暖民心”的锦旗。
孩子生病需要就医,民警帮忙联络沟通;社区缺人手,民警主动前往帮忙搬运物资;面对个别管控状态下情绪波动的群众,民警耐心安抚对方情绪,做好政策解释......11月,派出所民警手持喇叭、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为辖区居民及时、有效提供各类帮助,被群众赞称“蓝色骑士”。
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警务实践中,双凤派出所始终紧紧把握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平安和谐的目标追求,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不断用实际行动拉近与百姓之间的距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