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条”公布后,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进出商场、健身房等地,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重庆、广州等地堂食陆续恢复,利好消息持续推出。
人们开始重新熟悉没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和“密接”“封控”的生活节奏。随着各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地,尽管依然面临疫情带来的挑战,但对于城市中坚力量的年轻人来说,最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生活正在一点点好转。城市重启,属于活力年轻人的生活正在回归……
清晨
城市在一碗重庆小面中苏醒过来
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上,有一家24小时不间断营业的面馆,哪怕夜再深,屋内暖黄色的灯光也一直没有熄灭过。
“来碗面,海椒放多点!”有人走进店。“要得——”服务员刘孃孃赶紧应声,为清晨来的第一位客人煮了面。浇上两勺软糯的豌豆,一勺油浸浸的肉酱,撒上碎芽菜和新鲜翠绿的葱花。
城市在一碗重庆小面中苏醒过来。
老顾客陈永熙穿了双拖鞋就跑下楼,直奔面馆。
他喊了一碗牛肉肥肠混合。面端到眼前,先拌匀佐料,再深吸一口气,似乎要把四溢的浓香都吞进肚里。“早上来碗面,一上午都精力十足!”陈永熙说,一个月前,这个区域还是高风险区,门口竖着铁板。“嘴巴再馋,也只能自己在家煮面,意思差了太多……”
“那段时间,很多客人喊我们做外卖,我们都没做。”刘孃孃一边娴熟地摘去空心菜末端的老叶,一边解释:“你看嘛,面煮好了端上桌,我们都要催客人赶紧吃,不然味道就变了。何况煮好后再送到家里呢。不能现吃,就不是一回事了,不能砸自己的招牌。”
小店整个11月几乎都在休息中。重新开门第一天,当第一锅煮面的汤沸腾起来时,刘孃孃说,心里还有点激动。“煮了几十年面,街坊邻居都认可我们。没有什么比下起面来得劲儿,没有什么比看客人大口吃面更开心!”
“孃孃,面起硬点,少面,多菜!”听到这些熟悉的“术语”,刘孃孃站起身,又是一声“要得——!”尾音拖得老长。
“开门了哟,欢迎大家都回来吃面!”店老板的儿子陶旗给客人群发了信息,没有寒暄,简简单单。
没半句废话,在桌边找个舒服的姿势坐下,点一碗小面。
手机放一边,拿起筷子几个来回,边吃面边砸嘴,再端起碗把汤喝完,嘴一抹。付款,走人,干净利落。
这是重庆人对小面最大的尊重。
“来我们这里吃面的,有打工一族,也有身价上亿的老板。”刘孃孃笑眯眯地说。
不管什么身份,埋头吃一碗面,在面条的麻辣鲜香中,大饱口福。
如今,面馆又渐渐走上了正轨。
每天早上5点,肉贩把前一天预定的数十斤去皮后腿猪肉绞成的肉末,准时送到面馆门口。师傅手持铁铲,搅动铁锅里的肉末熬制肉酱,加入油辣子、花椒,逐渐黏稠、生动。
20岁出头的陶旗对于煮面已算得上半个行家。比如看似随意放的蔬菜就有区别:空心菜不易混汤,但多放一会儿就会变色;要是用莴笋叶,能长时间维持青翠,却容易混汤,因此每个细节都有讲究,如何扬长避短也是考功力的。
调料是小面的灵魂。最基础的就有十多种,辣椒、花椒、花生、猪油、芝麻酱……随着客人越来越多,陶旗加快了挑面的速度。
一对拖着行李箱的小情侣走进店里,陶旗余光一扫就知道是游客,贴心询问:“你们吃什么面?吃得辣不?”
来自浙江的小情侣要了一碗杂酱面和一碗牛肉面。他们在重庆中心城区玩了三天,坐机场大巴前,特意再来吃碗面作为跟重庆的告别。
陶旗在打调料时,勺子轻晃了下,特意少了一点辣椒。
“好吃好吃!好麻好辣!”游客被辣得边擤着鼻涕,边不断称赞,心满意足地提着行李离去。他们对重庆的记忆,一定是以麻辣劲道的小面作为尾声。
这也是让陶旗感到骄傲的。
“来吃面的人,大家的悲喜不同,最近很多人因为疫情而发愁。”陶旗说,有时候想安慰一下,却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面馆生意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平时一天能卖一千多,现在只有几百元收入。陶旗也不慌,“不急,等大家身体好了,休息好了,都会来吃面的。”
“多说无益,困难总会过去。觉得艰难的时候,不如,就来碗重庆小面吧!”他在挑面时,特意多加了些分量。
午间
疆味餐厅的烟火气重燃
午餐时间,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延安路的海尔巴格餐饮美都餐厅后堂,进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
“抓饭熟咯!”一声嘹亮的嗓音,厨师长热甫哈提·艾尼掀起锅盖,操作间里热气升腾、香气四溢,大米、胡萝卜、洋葱、羊肉在锅中彼此交融,形成了一道名片级的美食,撒上葡萄干,配上坚果粒,传统抓饭的味道愈发丰富起来。
饭菜传递至配餐间,身穿黑色西装衬衣的服务员腰杆笔挺,餐厅前厅里灯光灿烂,富有新疆元素的装修风格为美食加分,这也是餐厅吸引食客的原因之一。
“今天可以堂食了,我们专门过来就餐,特别是抓饭这样的美食,刚出锅的最好吃。”市民杨昱说。他是海尔巴格的常客,之前经常带来自全国各地的亲朋来这里就餐,当天这一餐吃得很惬意。
连日来,乌鲁木齐市有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商场、超市、餐饮店、服饰店等陆续开门营业,商户招待着消费热情高涨的客人,“哪家店好吃”成为很多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对于喜爱新疆美食的食客来说,漫步于乌鲁木齐街巷,寻找藏在不同地方的美食宝藏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从大巴扎步行街南门向西而行,在一处院落里有一家餐厅名为“爱的殿堂—纳瓦伊美食餐厅”。店主吐尔逊·艾拜告诉记者,他家的烤全羊,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十几只。
当天13时,餐厅迎来恢复堂食后的第一拨客人。王友祥和家人一起点了两公斤烤全羊和薄皮包子。“烤全羊、薄皮包子是这家店的特色,但是凉了就不好吃了,我要赶紧吃,你要问味道,建议你亲口尝尝。”王友祥说。
15时40分,胖老汉椒麻鸡(幸福路店)前厅经理郑永秀终于得空休息一下。“今天一上午接了17桌客人,每桌平均四五个菜,虽然是第一天,但是比预期的客人要多。”郑永秀说,就拿店里的椒麻鸡来说,一上午就卖出了30多只,晚上还有预订包厢的客人,未来几天会更加忙碌。
餐厅里,午餐档最后一桌客人是一家三口。母亲何争艳说:“之前餐厅可以打包外卖了,但坐在餐厅里堂食,比在家吃更方便一些,听着服务员传菜的声音、其他顾客交谈的声音,感觉这样有烟火气的一顿饭很好。”
气温渐降,和田街上却更显热闹,烤包子、一把抓等小吃店前,依然有顾客排着队。
买了最新鲜的烤包子,在沿街餐厅里沏一壶热奶茶,再配上黄面烤肉,对于市民石咏江来说,是垂涎已久的绝配。石咏江说:“烤包子、奶茶都得要烫嘴的那种才最香,这个新疆味道歹歹的(意为很好),过几天不吃,就老是想着。”
走出餐厅,街道中飘散着烧烤、凉面、炒米粉等各种美食的香味,吸引着不同食客的味蕾,店员一边将美食上桌,一边招呼客人进店坐下暖暖身子。
深夜
卡停的快递重新派送中
12月17日,接连发布了大风蓝色、持续低温蓝色预警的北京,最低气温已跌穿零下10度。成都援京的快递员岑超第一次在零下的环境送快递。尽管出发时装备好了棉服、手套等,他仍感到冷风刺入膝盖。
这天,他在北京昌平白浮站送了50多个快递,有些地址写得不够详细,他会打电话过去解释自己是从外地支援不太熟悉。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电话那头听到的都是感谢和理解。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2月以来,全国邮政快递业务量迎来新一轮业务高峰,全国单日揽收量保持在3.6亿件以上,末端投递压力较大。在北京,末端快递近期也出现配送不畅情况,抗原试剂快递卡在路上,孩子的奶粉、退烧药几天过去纹丝不动……
“当前,最关键的是解决阶段性人员缺口问题。”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此前指出。国家邮政局指导企业按照“四个一批”原则,抓紧补充用工,也就是:通过企业管理人员下沉和市内其他区域支援一批;向劳务外包公司招聘一批;快速从京外调配入京一批;隔离结束后复工返岗一批。
目前,多家快递公司从全国各地调派人手入京支援。据悉,包括菜鸟、京东、顺丰等在内,已有包括天津、河北、浙江、上海、江苏、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超千名快递员陆续抵京增援快递末端配送等工作,并纷纷开启“夜派”模式,尤其是保障药品、口罩等医疗防护生活物资的优先配送,这些配送小哥们为营业部和站点缓解了压力。此外,北京市已有多区商务部门向居民发出倡议,公开招募外卖配送人员,以应对运力不足压力。
从快递员干起的岑超,如今已经做到了成都某大站的运营主管兼二级站站长,负责管理十多名快递员。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都是招聘快递员的相关信息。
岑超当过兵,北京的同事遇到困难,他马上报名支援北京,并给爱人打了电话。他的爱人是医务工作者,武汉疫情时曾报名支援武汉,因怀孕没有得到批准。这次岑超一说去北京支援,她当即表示支持。12月15日,岑超报名的当天下午,他就坐上了从成都飞往北京的航班,当晚8点左右抵达北京。过了不到12个小时,他和9个一起驰援的快递小哥已经投入到白浮站的快递配送工作中。
其实成都本地的快递也需要保障,但岑超说,自己平时只做管理不送快递,对站里的配送量不会产生影响。在北京站点,岑超1天配送时长超12个小时。虽然全国各地配送流程类似,也有系统导航路线,但由于白浮快递站位于昌平区,较为偏僻,消费者分散,有些送到周口的包裹配送里程最长达到10公里,有时还需要再和收件人打电话确认情况。
担心消费者烦,他都会在电话里先解释自己是从外地过来支援的,所以要再次确认地址的准确性。岑超说,电话里很多人表达了感谢,还有几个消费者表示理解,“延迟了几天也没催”。
目前白浮站点每日的库存量在2000-3000单,对于药品类快递会优先进行配送。岑超表示,这两天自己配送量只有过去做快递员时的一半左右,但熟悉下来后,预计马上就能达到日常的水平,希望能把配送量加快提上来,让大家的包裹尤其是买的药都早一点送到。
“风沙很大、天很冷,冷风吹在脸上很疼”,是岑超对北京天气最直观的感受。但他说,大家收到快递时说一句感谢,让他觉得温暖、值得。
而在北京万博园快递站,10名从河北廊坊驰援的快递员已经投入配送,站点出勤人数达到19人,较日常增加30%,配送量也相应提升。
此前该站点站长高峰介绍,大家分片区建立互助小组,北京员工和支援的员工在群里实时沟通。负责进京驰援的基本都是老员工,熟悉系统操作,根据系统指引能比较快找到目的地,到站一两天几乎已相当于本地员工的配送量。
菜鸟方面人士告诉记者,在保障本地配送的情况下,截至目前,全国19个省市的菜鸟快递员已抵京投入配送,菜鸟在京配送总量较13日提升近60%。
写在最后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大部分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是可以居家的,只有少部分有严重基础病的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新冠病毒致病力下降,所以大家还是以平常心对待它,不必紧张甚至恐惧。”
12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发布会上表示:要以地市为单位,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把方舱医院升级改造成亚定点医院,使其具备一定的治疗功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感染新冠不需要去医院,只需居家。而原本用于隔离的方舱也将转变为治疗场所。常态核酸、暂停堂食、快递受阻……这些名词在过去的三年内几乎成为生活日常,而如今,它们几乎在一夜之间退去。
城市重启后,我们终将拥抱更向往的生活。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屈颖
整理资料来源:上游新闻、新华网、第一财经、新周刊等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