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孔乙己的长衫,以不曾想象的方式“出圈”。它像一个无法触碰又隐隐作痛的伤口,刺激着找不到理想工作的迷茫群体的心。网络上,类似话题就像解压的树洞,引人聚集、倾诉、吐槽,痛苦在此展示、交织、堆积。释放过后呢?这不仅是我们的疑问,也是困于其中的求职者渴求的答案。
讨论这个话题前,必须先谈谈当下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氛围。据国家统计局,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1%、4.8%。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大是事实。宏观的大形势,落到这批年轻人身上,就是求职难的现状。在选择相对变少的情况下,年轻人纷纷挤入考公、考研赛道,焦灼难安。身心观感也一次次告诉他们,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变得更为不易,所以心有委屈不甘,又不得不无奈妥协。
正因为此,才出现了这样的自嘲:“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平心而论,我们无法去居高临下地质问为何发出如此感叹,也难以感同身受地体会这种痛苦,但我们都能理解这种困境。
普遍的认知里,读书改变命运。但今天,这句话似乎横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让一些人进退维谷。人迷茫的时候,总爱思考抽象的人生,感叹浮沉的命运。但无论怎样长吁短叹,我们终归要面对现实。当高学历到好工作之间的关系由强变弱,当个人命运的确定感变成失控感,学历似乎成了累赘。
是这样吗?至少写下“孔乙己的长衫”,就是读书的结果,这也是一次确定自我的尝试。哲学家韩炳哲在新书《妥协社会》中提到,如今随处可见一种痛苦恐惧症,一种普遍的对痛苦的恐惧。在这种普遍回避痛苦的状态下,年轻人能在网络平台坦然剖析自我,直面现实困境,这是正视自我的勇气,这份清醒与自觉,就是找回掌控自己的重要一步。
回到“长衫”的文本,也能找到答案。并非每个人都能用如此生动的语言来形容个体当下的处境,这些人不仅做到了,还赋予了“长衫”符号意义。这个赋予和群体探讨的过程,恰恰说明“长衫”内化为个体的学识和认知,成了抵御人生洪流的思考利器。换个角度来看,这些语言表达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也是求职的优势,但或许被情绪掩盖了。所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并运用到求职中去,也是一堂必修课。
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由认知转向行动。或者说说我的经历,一个哲学专业的毕业生,也曾遭遇求职困境,也曾感叹时运不济,就此沉沦还是探路前行,不只是一个答案,更是一种行动。我从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做起,摸索着写诗、写评论,在一个个文字中找回掌控感,最终找到理想的工作。我的经历或许不能通用,但至少证明,只有行动起来,从能做的事做起,从能够得着的靠近理想的路走起,才不至于让人生失控,让自我飘零。
“孔乙己的长衫”是一次自我剖析,也是积极的群体自救,脱不下也不必脱下。
新京报快评 蒋理
3月18日,“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热议。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3月17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招生对象为西南大学大二及以上年级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学制1年,学分24学分,学费1920元。课程计划里包括申论概论、行政能力测试基础、公文写作等。
对此,有网友质疑,教育部门怎么批准高校开设这种以考公务员课程为主的专业?但也有网友支持,称“考公机构开始慌了”,“整挺好”……
对于高校来说,开设怎样的微专业,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但要让微专业起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成效,需要各学院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推出。重要的是,开设微专业要避免急功近利。
微专业与面向高考招生的专业不同,是近年来各高校正在探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以外,由学校各院系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针对学生某项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
微专业面向全校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相比传统专业的课程设置,微专业的课程具有复合、个性、灵活等特点。学生通过微专业的学习,虽不能获得专业学位证书,但可以获得学习证明以及相应学分,并可以提升综合素养以及就业竞争能力。这一改革,因此受到不少学生欢迎。
所以,设立微专业并不需要教育部门审批,不能把微专业误读为纳入招生体系的专业。据报道,当前,我国已有不少高校开设微专业,如北京大学开设了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武汉科技大学则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试点,设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能医学、创新创业管理等5个微专业方向。
但微专业怎么开设,也是有讲究的。之前高校开设的微专业没有怎么引发舆论关注,是因为这些微专业基本符合学生的期待。而该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引发争议,则源于当前存在的公考热。
比如,有网友就认为,这其实就是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把公务员培训课程作为学分课程,实行按学分收费,有助长公考热的嫌疑。
事实上,该微专业的招生简章,就明确“系对标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公务人员公开遴选所需核心知识而建设的应用型专业”。报考公务员,是当前很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角度看,开设相关的微专业,无可厚非。
但是,也需要避免一种走向,即高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变得功利化,把本来应该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大学变为职业培训所、考试培训所。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普及化时代的高校,通常有两种办学定位。一是实行通识教育,以能力为导向办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素质;二是实行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就业所需要的技能。
高校应该形成自身明确的办学定位,这才能基于办学定位,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微专业,也需要以符合本校办学定位为前提。
否则,如果学生有考证考级的要求,学校就围绕考证考级,对标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推出相应的微专业,其核心课程就成了培训课程。如此,就难免会让微专业变异为培训班,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黄帅
每到求职季,面对就业压力,一些人会变得手忙脚乱,在毕业前的实习问题上非常焦虑,处于“病急乱投医”的状态。据《工人日报》报道,有些大学生“手机上装了七八个招聘软件,海投了无数岗位,一个合适的实习机会也没找到”。还有人花重金寻求实习机会,但“花了3万多元,只做了些‘打杂’工作”。
以上种种现象不仅常见于媒体报道,也是不少年轻人面对求职难题时的真实写照。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大一学生刚入学不久,就到处找实习机会,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被盲目的“实习热情”推着向前走,渐渐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中。到了临近毕业的时候,其他同学,该考研的考研,该考公的考公,他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因为,从一开始,他就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没想过自己适合做什么,纯粹是“为了实习而实习”。
当下求职难问题较为凸显,对于求职者来说,出色的实习经历和成果确实是个优势,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真正能让求职者脱颖而出的,还是其自身的定位、选择和特长。真正的“全才”是罕见的,年轻人应当成为专业领域的人才,而这就跟自己的大学专业、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因此,实习看似多种多样,但真正适合自己的,以及能对自己将来求职起到促进作用的,其实并没有很多。找准合适的实习领域和发展方向,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基础上,不盲目给自己增加实习焦虑,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媒体报道中,有大学生反映“一些实习没有工资,基本属于贴钱实习,劳动权益也得不到保障”,这种不规范的情况大多出现在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里。一些年轻人在这种“不正规实习”中越陷越深,变得更加焦虑了,甚至觉得“不花钱就找不到工作”。这是出于错误经验而导致的心态,理应在寻找实习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比如,大学生应当在实习前,通过老师、学长学姐了解相关单位的具体情况,明确是否值得去实习。通过咨询前辈,也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实习信息,找到更多实习机会。
当然,要化解实习困难和焦虑,不能全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也要尽到相应的责任。高校应当多为学生争取靠谱的实习机会,加强与一些实习单位的合作交流,或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等形式,巩固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实习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站等渠道向学生发布实习信息,尽可能让信息公开透明,给有需要的年轻人铺平前行的道路。
从长远来看,正式求职前的实习,是一个锻炼能力的过程,也是让人明确选择的机会。通过实习,能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避免在求职时乱了分寸,迷失方向。至于一些实习证明是否“漂亮”,实习的名头是否“高大上”,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毕竟,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求职者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以及求职者的实力、潜力,而这些都应当在具体、有效的实习经历中得到呈现。
艾琳
财政部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对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履职过程中不到位、不规范、不合法行为予以处罚。给予德勤总所警告;暂停德勤北京分所经营业务3个月;没收德勤北京分所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总额21190.44万元,德勤总所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对德勤相关审计报告的签字注册会计师景某某等2名责任人给予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行政处罚,对马某某等3名责任人给予暂停执行业务1年的行政处罚,对牛某某等3名责任人给予暂停执行业务6个月的行政处罚,对宗某等6名责任人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众所周知,德勤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在业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是经财政部批准,于2013年1月1日起在中国大陆正式开展业务的。德勤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范围也很广,不仅为在华的外国企业、跨国公司等提供服务,也为中国本土企业提供服务。由于是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因此,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被服务单位,都对德勤给予了高度信任和积极支持。
然而近年来,德勤在执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2021年2月10日,因员工举报被财政部约谈;2022年7月20日,因执业药明康德2018年年报审计项目存在内控相关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加上此次在华融问题上受罚,短短的两年时间,已经三次受到约谈和处理。作为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这是不应该的,也对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是一次警示。
对中介机构来说,实力强弱当然非常重要,也是能否从事相关业务、履行相关职责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有责任心、有职业道德,要遵守会计制度和行业准则,要对法律制度负责,对监管机构负责,对市场负责。
对德勤来说,此次在华融公司身上出现的问题,从财政部的通报情况来看还比较严重。如未充分关注华融多项经济业务实质、未穿透审计底层资产真实状况等,这些既是会计师事务所在为被服务单位提供服务时必须做好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工作。如果工作人员不能认真服务、依法服务、合规服务,很多问题可能就会被掩盖,久而久之,就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特别像华融这样资产规模很大、经营范围很广、业务任务很重的单位,一旦出现问题,所造成的损失也会非常大。正是因为华融的资产规模大、业务量大,所以才会请德勤这样的国际大所提供服务。令人遗憾的是,德勤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从德勤被处罚和处理事件的情况来看,都是在企业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倒查责任才发现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华融和药明康德自身出了问题,德勤方面的问题还难以发现。假如对这类企业和项目进行一次全面审查,是否还会有更大的问题呢?显然,这才是包括德勤在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更加重视的方面。中介机构的问题应该是主动检查、抽查发现的,否则就存在很大的漏洞。因此,必须把德勤被罚当作一面镜子,照照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执业人员,看看有没有相关问题和其他漏洞,从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