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4.06.06期 >
06-自制酷炫战术装备 重庆大二学生火上热搜

06-自制酷炫战术装备 重庆大二学生火上热搜

自制酷炫战术装备 重庆大二学生火上热搜


“你永远不知道和你一起上早八的瞌睡虫,是从第十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赶回来的‘武器大师’。”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黄彦钧同学火上了短视频平台热搜,让他冲上热搜的是5月20日周一凌晨他发布的,从北京赶回学校上“早八”的一条短视频。视频里,黄彦钧极具反差感地展现了大学生完全不同的一面,让网友纷纷直呼,“太帅了,搞得我大学像是白上了一样”。原来,他此次前往北京并不是观展,而是作为战术装备研发人员前往参展。

据了解,黄彦钧深受《钱学森》《邓稼先》等影视作品的影响,觉得为国家开发装备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于是,他在中学时便开始通过网络自学了电子技术基础,DIY了各种电子产品,上高中后更是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在高中时期黄彦钧就取得了全国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一等奖、第十六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重庆市评选活动金奖,还入围了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

2022年考入重庆交通大学后,他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自己的DIY成品及制作过程,收获了一大批网友的肯定与喜爱。其中,“兽装控制器研发和基础展示”这条视频更是让他彻底“火出了圈”,让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赶紧申请专利”。据了解,这套“兽装控制器”从绘画建模到设计处理器主板全是他独立完成,不仅炫酷还充满了科技感。该套控制器还运用了脑电波抓取算法,完成了生物仿生学眨眼,搭载了目标识别与视觉系统。不仅如此,这套装备的头套里还贴心地装有换气系统,让人穿上也能行动自如。

虽然是“火出了圈”,可他的热度也引来了不少质疑,有人说“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换作普通家庭,能让你搞这些”。面对质疑,黄彦钧这样说道:“我家就是个普通家庭,爸妈并不支持我做这些,认为我这是耽误学习。最开始自学这些的时候,我都是去废品收购站拆电路板学习。”通过在废品站积攒的经验,黄彦钧认为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便开始接一些建模、渲染、web前后端开发之类的外包项目。他坦言:“用自己赚到的钱支撑着我的爱好,后来我的短视频有一定热度后,也有一些设备大厂和我达成了合作关系。他们给我免费送来了三维扫描仪、3D打印机、CNC数控机床等设备。”

上大学以后,黄彦钧开始研究起了协同助力机器人,并且自学了机器人学、电机学以及计算机仿真等相关知识,设计并制作了穿戴式下肢外骨骼辅助行走机器人,还以此机器人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在校期间他还积极参加了各类竞赛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赛事平台也让黄彦钧接触到了更多新技术新知识。

在学习和赛事活动中,他对脑机接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将自己的科研简历投递给了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2023年6月,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便让黄彦钧以研究助理的身份在其实验室辅助开展脑机接口相关项目的工作,其间,他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了多个实验辅助工具,得到了实验室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今年4月,黄彦钧以某单位战术装备研发人员的身份赴浙江某训练基地参加CCTV-7国防军事频道《军武零距离》节目录制,在节目中他向主持人展示了新型单兵视觉增强系统在实际作战中的用途。据黄彦钧介绍,在单兵作战时,这套系统将大大提升作战队员的机动性。该节目播出后,他的爸妈这才知道原来儿子并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全身心地研发战术装备。

目前,黄彦钧已和多个装备领域的单位达成了合作关系,负责推进项目落地。关于未来,黄彦钧说:“我现在还是一名涉世未深的学生,更重要的还是要在这个行业中努力学习,多做项目多发论文,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据重庆共青团微信公众号

 

特检青年张媛:守好云端安全的“第一关”


5月11日,张媛收到了一条孩子幼儿园老师发来的微信:“孩子想让您接送,是因为他也需要妈妈的爱。”

作为北京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特检科副科长,张媛从业20余年,面对来往旅客的不同诉求,都会尽最大努力满足;但作为一名母亲,面对儿子希望“妈妈能抽空接送自己上下学”的心愿,她只能愧疚地回复一句“妈妈下次一定争取”。

这些年,由于安检工作的特殊性,“一呼即到”和“24小时连轴转”是她的工作常态。

但张媛没有怨言,只因为“安全”二字,在她心中分量极重。“这背后涉及所有旅客和机组人员,我必须要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负责,云端飞行容不得丝毫马虎和松懈。”张媛说。

然而,安检部门在没有处罚权的情况下,怎样保障云端安全,在张媛看来,或许还是要先从服务着手。

“以柔克刚”的智慧

2003年,张媛刚步入安检工作岗位。那时,她觉得,自己能够从小城市来到北京,着实是个幸运的人。

张媛很珍惜自己的机遇,工作中也会有意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在首乘旅客占主体的背景下,我想了解他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张媛回忆,那几年,公众对民航安检的认知与现在不同,安检人员在执行层面有一种“公事公办”的距离感。

“但实际上,我发现,旅客对细致、柔和的安检服务是有诉求的。”张媛开始思考,能不能用女性的亲和力来化解硬性执行的距离感呢?

2004年3月,首都机场女性安检通道——“百合女子班”创立,张媛成为首任班长。

“这是全国第一条女性安检通道,没有前人经验,能维持多久还要靠我们自己摸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张媛带着“百合女子班”成员做了许多“颠覆性”改变。

张媛举例,除了让班组内的安检女员工由传统裤装改换新式裙装外,她们还专门定制丝巾、训练专业话术。“安检后,我们会为旅客送上暖心祝福,同时还会留意大家的信息,及时指引登机口,提示登机时间等。”张媛解释,当时很少有民航机场能提供这样的服务。

“但一开始,很少有旅客回应我们。”张媛笑着说,那时大家突然遇上这般热情的服务,多少还有点不知所措。

不过很快,开始有旅客主动询问其他工作人员:“上次在机场安检时遇到的‘百合’们挺好的,这次来怎么不见了?”

“她们只是下班了,因为成员太少,达不到轮班制要求。”同事解释。

支持的声音传到了张媛耳朵里,这给了她十足的底气,要把“百合女子班”大力推广出去。

于是,从24人组成的“百合女子班”,扩大至分设两个科室的队伍,再到不设性别限制的“百合班”……如今,“百合班”已成为首都机场国门安检服务的“金名片”。

但不变的是,这群“百合”们仍坚持将服务旅客需求、保障云端安全视为职业追求。

让服务再多“1度”

在张媛所带的“百合女子班”内,“以敬礼为姿,以制服为荣”不是一句空话。“想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张媛坦言。

有段时间,面对旅客的一些消极反馈,年轻的成员心中会感到失落,“有些旅客总是冷着一张脸,还有的旅客经常叫我服务员,我不喜欢这个称呼”。

“没错,我们就是‘服务员’。”张媛闻言纠正。在张媛眼中,安检工作人员同样具有服务性质,“只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旅客不是顾客,提供的服务产品是安全而不是休闲”。

秉持着这种服务意识,张媛总想为旅客考虑得多一点,再多一点。

在日常的人身检查过程中,张媛注意到一个细节,由于旅客站在手检台上不能始终直视自己的行李物品,不少人会下意识左右张望,不安地寻找行李,而相似的电脑包、手机等电子产品则常出现错拿等情况。

为此,张媛和成员们进行了多次探讨、实验,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其实很简单,在检查旅客后背时,由我们手检员主动绕行,旅客保持不动即可。”这样一套创新的“360度环绕式检查法”,不仅可以使旅客直视自己的行李,减少行李错拿与丢失情况,也能提高旅客的安检配合度。

但就是这样一个细微的调整,对安检人员来说却是挑战十足。“首都机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客流量非常大。”过去,传统的手检方式只需要安检员做一次蹲起动作即可,然而“360度环绕式检查法”需要多次蹲起、绕行,“一个安检员每天要蹲起上千次,刚开始不习惯,头晕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据介绍,“360度环绕式检查法”沿用至今,已经成为首都机场安检的标志性服务举措。

“要在过去的柔性服务上再增添一个‘温度’,这才是我们服务旅客的正确姿态。” 前段时间,在一次宣讲会上,张媛向台下的同事介绍。

“一切为了安全”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张媛不再满足于本职,她想将服务的触角拓展延伸至更多地方。

2011年,身为部门团委书记的张媛组建起公司的第一个“善心”公益社团,联合团北京市委,面向山区困难学生开展扶贫助教工作;2021年,张媛又在公司成立了“蔚蓝艺术团”,为年轻职工搭建平台,帮助他们找到个人闪光点,收获额外的成就感。

各类社团的帮扶经历,让张媛的心态逐渐有了转变。“以前做事情考虑的是任其职必须要担其责,现在则多是出于为他人着想的本能”。

2023年2月,在日常巡视过程中张媛“偶遇”了一次应急冲突事件。

张媛还记得,彼时,由于自身延误,一名女士在发现廊桥已经关闭后,几次被民警拦回仍要强行冲闯登机口。“我在一旁了解到,她的孩子在老家突发急病,加之误机,这才导致她情绪失控”。

“当时民警已经发出了第二次警告,我没有过多犹豫上前一把抱住她。”张媛一边安抚着这位母亲,一边告知其最优的解决方案,“之后,我又陪着她改签、候机,直至将她顺利送上飞机”。

“其实在场有警务和其他工作人员,这些并非我的本职工作,只是一切为了安全着想,我希望我们的旅客都能够安心乘机。”张媛说。

后来的一天,张媛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妹妹,我和孩子现在在首都机场,我们想跟你见一面。”面对迎面赶来的张媛,这一次,这位母亲率先抱住了她。

2023年,张媛参与“北京青年榜样”主题教育活动,成为北京青年讲师团的一员。但提到这些,她一直强调,相比于他人,自己做得还是太少。

未来,张媛有一个新的目标,要让安检服务从“有声”转向“无声”。“一方面要科技赋能,实现无感快速安检;另一方面要内修外塑,发挥传统安检模式在服务上的独特优势。”张媛说。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