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代表委员带着这些话题上两会
2025年重庆两会即将开幕。每年的全市两会,都是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解民忧的大会,也是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盛会,促成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办实、一项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实现里程碑式的发展。围绕国家战略和全市大局,今年的全市两会上,青年代表委员们重点关注哪些领域,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梳理。
支持设立江津海关
助力企业发展
何耀威[市人大代表、重庆三峡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我拟提出关于支持设立江津海关的建议,旨在依托重庆江津区当前蓬勃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格局,结合日益完善的开放平台体系和多元化口岸功能,满足片区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的实际需求。通过设立海关机构,企业可实现就近办理报关、通关等手续,加速通关流程,减少货物中转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和合规成本,从而有效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充分释放江津区现有海关监管场所等优质资源的潜能,紧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机遇,推动江津区构建面向东盟、中亚、东欧及俄语系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平台及双向贸易基地。
完善青年职业技能
培训体系
黄果[市政协委员、重庆首悦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拟提关于加强青年职业技能培训的提案,旨在通过多方面举措提升青年职业技能水平,助力青年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案的核心观点是构建完善的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当前,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青年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要求日益提高,但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如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培训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通过扩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更新与优化等举措,为青年提供更多提升职业技能的机会。
促进青年留渝来渝
就业创业
袁鳗凡[市政协委员、重庆丰海坤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我拟提关于促进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的提案,旨在通过加大政策扶持、鼓励青年自主创业,使青年创业有所依靠;搭建创业平台、强化创业指导;加强对就业创业权益的维护,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这将有助于激发青年创业热情,促进青年留渝来渝,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我还拟提出关于加强城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提案,旨在为留守儿童搭建更多社会关爱平台,精准帮扶留守儿童。
川渝协同发展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雷震[市政协委员、重庆鑫泰嘉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川渝两地协同的一个重点领域,也是推动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有力抓手,但两地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本身存在差异,尚缺乏产业节点、难点的协同谋划,为此我拟提出推动川渝两地协同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议。一是充分考虑双方如何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出台产业规划和方案。二是重点研发“氢燃料电池”,助推川渝两地争取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落地。三是整合两地人才优势资源,精准培养川渝两地产业需要的工匠型人才、交叉型人才。四是构建跨界融合的数字化产业生态,进一步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等数字平台。
强化“渝味360碗”
品牌影响力
喻春喜[市政协委员、重庆宽田文化创意孵化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渝味360碗”项目自2024年开展以来取得非常瞩目的成效,大大加强了重庆地方美食的知名度,促进了美食+文旅的深度融合。我拟提出深化“渝味360碗”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巴渝餐饮美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建议。一是通过文化研究成果强化“渝味360碗”品牌影响力;二是完善重庆各区县地方美食的深入研究建设;三是体系化建设巴渝餐饮美食文化研究;四是将“渝味360碗”品牌建设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五是政策支持“渝味360碗”旗舰店、示范店、体验店中融合更多文化属性;六是探索重庆境内文化+、文旅+餐饮美食发展的新模式,以此保护巴渝美食文化遗产。
推动重庆金融资源
向核心区靠拢
许昕[市政协委员、重庆高速公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经理]:我拟提出关于促进我市金融资源聚集的提案,旨在通过精准功能定位、优化营商环境、合理空间布局、加强顶层设计等措施,推动统筹调配重庆金融资源向核心区靠拢,助力我市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有效促进资本的高效合理配置,打造高水平金融生态。这不仅有利于重庆西部金融中心整体形象和品牌的塑造,提升重庆金融产业国际影响力,还能切实推动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与金融协调发展的双赢。 (本报记者整理)
官方免费“带娃”受热捧!
“假期公益托管营”火热报名中
1月8日,2025年“假期公益托管营”行动正式开启报名。此次托管营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假期环境,同时解决家长们因工作繁忙无法照顾孩子的难题。托管营将在1月20日开班,目前各点位筹备工作进展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在江津区青少年宫,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青少年宫负责人黄玉珍正在各个教室检查教学设施。黄玉珍表示,今年寒假,江津区青少年宫点位托管班将招30人左右,1月20日开班,为期五天。目前已招募3名托管教师,包括小学全科师范在读、“返家乡”在校大学生、青年社工。托管期间将为青少年和带班教师免费提供午餐、购买意外保险。上午由带班老师进行作业辅导,下午进行素质拓展培训。
记者了解到,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社会现状,江津区青少年宫此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托管班”,由区内心理咨询专家、妇幼保健院心理治疗师、青少年心理健康协会讲师等专业人士授课。
在渝中区化龙桥街道李子坝社区,托管服务也很火爆。“今年太火了,31个名额10分钟被抢光。”负责人秦刚介绍,今年寒假的托管班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1月20日至1月24日,第二阶段为2月10日至2月14日,共10天。每期托管班将由1名中级社工师担任班主任,负责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同时有3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助教,协助进行课程教学和活动组织。
谈及托管班的日常活动安排,秦刚介绍:“早上9点半左右孩子们到教室,老师会根据家长当天布置的作业,一对一进行辅导。完成作业的孩子,在老师检查无误后,便可以去隔壁的教室下棋、看书,一些初中的孩子也会主动当起小志愿者,辅导低年级孩子的作业。到了下午,则是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比如手工制作、心理健康课等,寒假做得比较多的是剪纸、写春联和做灯笼,今年还有西南大学的志愿者们来给孩子们上服装设计课。到了下午5点,家长们便可以接孩子们回去了。”
除了青少年宫和社区的托管班,部分企业也为员工带起了娃。大足区盛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大型企业,自去年寒假开始,在大足团区委的指导下,开办了公益托管班。今年托管班报名通道一开启,职工们纷纷抢报。
公司团支部书记袁佳表示,每个假期都能帮助近百名员工“带娃”。“我们是制造业企业,员工需要‘两班倒’,有些员工要到晚上八点半才下班,这个托管班一开,他们高兴得不得了。”
南岸区涂山镇福民社区的托管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在南岸团区委的指导下,负责托管服务的仁爱社工自去年12月启动筹备。现已通过志愿山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招募到2名公益讲师和4名志愿者,设计了“童心向党”“童心筑梦”等四大主题课程,同时对公益讲师及志愿者进行了托管课程、安全管理等培训。目前,该社区已完成30名青少年报名工作。
据悉,今年寒假的数百个托管点位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只待孩子们放假后即可启动。团市委于2023年将假期托管纳入重庆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我为青年办实事”项目清单,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团组织累计开办公益托管1.16万余期,服务青少年儿童38.2万余人次。 (重庆青年报记者 王金华)
重庆企业心系地震灾区 1000件冬衣急速驰援西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牵动着重庆人民的心。1月13日,重庆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携手爱心企业下庄天路公司,紧急捐赠了1000件御寒衣物,目前正在运往西藏地震灾区的途中。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