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光明网
刚过小满,浙江萧山一个农村小学正在举办一场名为“且社社员作品展”的金石书画展览。这个被当地人称为新街三小的小学位于新街街道元沙村和
刚过小满,浙江萧山一个农村小学正在举办一场名为“且社社员作品展”的金石书画展览。这个被当地人称为新街三小的小学位于新街街道元沙村和双圩村交界处,在一大片苗木地的中间。新街三小美术教师鲍强老师也是且社的社长,他介绍说:“我校金石学社是浙江省中小学创新实验室,萧山区第二课堂。六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金石文化的启蒙和传播。我们以金石文化为媒介,和当代个阶层中的杰出人士和优秀代表得以沟通和交流,且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且社的成员有物理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古籍版本学家等等,我们都是金石书画的爱好者,也是传统文化进入基础教育积极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新街三小的鲍强老师在给来自湖北的老师参观团讲解
“金石传拓学社”,“隐居”在杭州市萧山区新街镇第三小学,学社开办初就是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小学生金石传拓社团,并影响了国内很多金石社的建立和发展。走入校园,每层楼的楼梯墙面上,走廊上,悬挂着许多装裱很好的金石拓片与书法作品,也造就了这所乡村小学与众不同的气息。
所谓金石传拓,“金石”泛指刻有文字或者图像的古器物,如铜器或石刻。所谓传拓,则是将古器物上的文字、图像用墨保留在纸上以保存信息的意思。金石传拓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它很好地把历史文化与普通美学默契地融合起来,这中间包涵着国学、史学、考古学等知识积淀。
鲍强老师介绍,在农村小学里成立金石学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金石传拓”这一传统文化。“毕竟现在的孩子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人也觉得古代器物色泽单一,没有什么可看性;但其实,金石学研究涉及文字学、历史、书法、文学、图书学等各个方面,对于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有非常大的帮助。”鲍强说。
现在,学校有20多名学生自愿加入鲍强组织的“金石学社”,社团活动安排在每天下午的课余时间,跟随老师学习“金石传拓”技艺。学校有时会组织孩子们出门去找可以拓的金石资料,前不久刚拓过字的一座古桥,不久后就被拆了,但桥上的文字信息被保存下来了。学社还发现了萧山博物馆门口南宋石像背后刻字,实际是现在萧山地面现存最古老石刻,大家把它拓下来做了研究。
目前学校里有金石陈列室和古陶瓷标本室,还有一个芝兰馆展厅,都是在学校的支持下办的,由学校少先队的孩子管理。金石陈列室现有大大小小藏品1000余件,以砖石类为主,藏品年代从战国一直到明清。“以讲习历史,感知历史,并以直接接触并用传拓等方式来获知历史信息为主要任务。但传拓不是唯一方式。所以,传拓的拓本是我们学社的副产品。不是主要任务。学社也进行书法和绘画的练习。我所做的工作也是尽可能让社员感知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鲍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