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行客加油
高考是目前中国选拔人才较为公正的一项考试。十年寒窗受尽累,不惜青春伴书随,翼羽渐丰展风采,金榜题名唯我最。10天后,2019年度的高考大
高考是目前中国选拔人才较为公正的一项考试。十年寒窗受尽累,不惜青春伴书随,翼羽渐丰展风采,金榜题名唯我最。10天后,2019年度的高考大幕即将拉开。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将有超过千万考生走入高考考场。2018年的高考报名人数高达975万人,相比于2014-2017年中940万的稳定人群,2018年相比于2017年增加了35万人,所以高考竞争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以往各地的“高考状元”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不过今年宣传“高考状元”的行为被教育部严令禁止。
一想到高考,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习题,只为了这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高考的难度一年一变,但是没关系,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考点,平常成绩基础好的只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就行了。不管高考题目怎么变化,大家都水平都是差不多的,只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华就可以了,就算是高考难度增加了,也不只是你一个人的高考,所以心态放轻松是最重要的。
今年的高考数学试卷,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广,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察,同时突出立意,试卷结构稳定。高试卷在题型、题量、难度、分值等分配上,与往年相比区别不大。不过,一些题型关注考生的探索意识和动手能力,重点考察考生的思想方法掌握程度,解决问题能力水平的高低等。
我们知道,高考40年来,每年本科录取率在10%左右,清华、北大、浙江大学在1%左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何突围,成为家长的焦点,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下高考作文。
热点从《1999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她》开始
从2019年开年,第一篇热搜文章《1999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她》通过《人民日报》公众号的转载,各地、各个行业陆续发表了《XX1999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她》,文章中透露出来20年来的变化、20年来的坚持、20年来的勇往直前,都是我们2019年应该反思思考的事情。
对于考生来说,回顾自己10几年的成长历程、身边的变化,心里应该有自己清晰的认识,有了认识,对未来,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规划,这对于一个即将走出家门,去到另外一个陌生城市的年轻人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衡量一个年轻人未来担当的关键,高考作文考这个,就是考考生的担当!
十年前VS十年后,中国与世界
之后,《人民日报》微博一系列十年前VS十年后的对比,又让我们对国家的进步刮目相看。从2009年3G时代到2019年5G的试运营,让我们感受智慧生活越来越近;从2009年国家开启探月计划到2019年实现人类月背软着陆,这让我们看到国家科技的全球领先;从2009年我们步入高铁时代到2019年复兴号提上日程,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从2009年我们还离不开现金到2019年一个手机走遍天下,这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十年来,这一切的变化是中国的强大,也是我们沉淀的力量,更让我们感觉我们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作为年轻人,这应该是我们自豪的力量
还记得十年前的自己吗?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吗?
还记得十年前的自己吗?这是《人民日报》对青年人的问话,同时,也是对考生的考题,10年前,你刚上2年级,还记得当时的理想吗?你在这十年走来,在根据自己的梦想努力吗?你的梦想是不是越来越清晰,你的愿望是不是更近!
反思,是一个人强大,对于考生一样,即使距离高考仅剩下100多天,你反思的力量是你前进的关键。
坚持你的梦想,蕴藏着惯性的力量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则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启示人们,在时间的累积与行为的重复之中,蕴藏着惯性的力量。摘自《人民日报》微博。
这一篇文章可以看成是二十年、十年变化后总结,回顾了过去,总结了现在,那么我们是不是要继往开来,坚持自己的梦想,积累勇往直前的力量,对于考生来说,过去的十二年只是准备,接下来的大学四年,才是你人生新的起点,就像《资治通鉴》里说“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也就是说,无论动机如何,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好事,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习惯,最终让习惯与本性自然融合。可见,推动良好的行为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关键在于“作之不止”。
这些告诫我们,新的开始、新的目标,我们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对于年轻人要积极向上,让好的品行、好的习惯贯穿始终。
马云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一分,在经历3次高考后马云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俞敏洪,经历了3次高考,第一次高考英语考了33分,第二次英语考了55分,第三次英语仅用40分钟就交卷竟考了95分,入院考上了北京大学。高考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高考失利并不可怕,只要一心朝着梦想前进并有一颗抗压的心,一定会成功。
祝2019年千万高考考生能够金榜题名,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即便最后成绩不如人意,只要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就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