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
6月6日,实验二小永定分校在门头沟区少年宫举办“承古韵清雅 展红领巾风华”昆曲专场演出,同学们唱响古韵,承袭风雅,汇报学习成果,尽展
6月6日,实验二小永定分校在门头沟区少年宫举办“承古韵清雅 展红领巾风华”昆曲专场演出,同学们唱响古韵,承袭风雅,汇报学习成果,尽展风华。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实验二小永定分校是拥有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学校,2016年3月在“高参小”项目支持下,学校与北方昆曲剧院合作,开设昆曲课程,艺术家进校授课。经过三年的项目实施,昆曲艺术在校内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课程具体实施采取“普及+提升”的方式,普及课程为一至三年级18个班全年级授课,提升课程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组建了7个社团。
据悉,学校将昆曲纳入到学校的拓展课程中,将每周两课时的自主课做为昆曲课的专用时间,纳入课表,将一至三年级学生分成男女班,在形体教室分开授课,安排本校老师全程助教,目前已经有600余名学生参与学习。为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程内容,分为昆曲常识、形体训练、唱腔学唱、名家欣赏、表演展示五个模块。
据介绍,采取自愿报名与选拔相结合的形式,确定昆曲社团的成员,社团活动时间进行经典剧目的实践体验学习。一至四年级开设提升课程,开设了闺门旦、花旦、老旦、武生、武旦、老生、丑行7个行当7个社团,参与社团学习的孩子已达百余人。
不仅如此,北方昆曲剧院也选派30余名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学校近20位教师作为助教辅助教学,成为昆曲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三年来,孩子们学会了基本手势、身段、折扇、单刀、水袖、起霸等多种组合;学会了《堆花》《水斗》《夜奔》《惊变》等多个唱段;排演了《胖姑学舌》《林冲夜奔》等十余个精彩选段。
2016年,原创剧《美猴王》获北京市艺术节金奖;2017年,排演的《牡丹亭 堆花》获国戏杯二等奖,并作为北京市传统文化进校园优秀节目,登上长安大剧院的舞台;2018年,昆曲特色课本剧《猴王出世》参加北京市小课本大舞台的展演,喜获最佳创作奖;校园原创剧《飞夺泸定桥》获区艺术节一等奖,并参加北京市“校园之夜”创新大赛课本剧展演网络直播活动,成为舞台亮点,网络点击率达到2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