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
“西点制作、非遗面塑、现场抻面、做沙拉” 昨天上午,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专题宣传集体采访走进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只见
“西点制作、非遗面塑、现场抻面、做沙拉”......昨天上午,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专题宣传集体采访走进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只见校园中中西餐专业的学生现场“炫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该校获悉,现场“炫技”的同学中有不少来自不同省市的对口帮扶校学生。据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副处长吕轮超介绍,目前,北京16所中职学校承担了9省29大项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任务,通过“引智帮扶”,实现精准扶贫。
据了解,仅丰台职教中心学校在2017—2019年度共接受各级扶贫与帮扶任务62项,涉及7个省,涉及连片贫困区国家级贫困县阜平、涞源、沽源以及其他存在贫困群体的县域共23个。开展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培训1156人。涉及帮扶受援地职业学校建设10所,帮扶专业建设涉及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西餐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影像与影视技术、非遗产品设计与应用、航空服务类等8大类。完成受援地干部挂职19人,骨干教师定岗带训24人,目前,在校的各种类型帮扶学生达到67人。
“在学校里我见到了很多以前自己没有见到的项目,比如非遗面塑,以前老家都没有见过。现在我已经跟着非遗传承老师开始上面塑课了,不仅如此,我还用一个月的时间让我的抻面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烹饪专业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生高一刘兆康告诉北青报记者,不到一年的学习时间,他在学校已经学习了炒菜、刀功、翻锅等多项烹饪技术。
学生不仅在学习技能上有所提升,同时也在未来就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刘兆康的班主任边琪也表示:“刘兆康所在的班级为全聚德班,在这个班里的22名同学全部都是来自威县和沽源等地的对口帮扶项目学生。他们毕业后将有望进入全聚德工作。”
吕轮超还介绍,职业教育扶贫非常关键,因为它不仅仅是智力智慧的扶贫,还有产业的扶贫,这样才能是长期的扶贫。“2020年,我们要全面实现进入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北京市职业教育要加大职业教育输出,发挥我们的特色和办学实力,精准扶贫,为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