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
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将如何发展?11月20日,大兴区委书记周立云在大兴区召开的全区教育大会上提出,2022年,大兴初步成为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
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将如何发展?11月20日,大兴区委书记周立云在大兴区召开的全区教育大会上提出,2022年,大兴初步成为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
据了解,此次大会围绕提升教育质量,打造首都南部教育发展新高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部署全区教育工作等主题召开。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大兴区委书记周立云等区领导、大兴区属相关单位负责人、大兴教育系统及家长代表共计300余人与会。
大兴区委书记周立云在此次大会上描绘了大兴教育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近期到2020年实现“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中期到2022年,进一步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程度显著增强,初步成为首都南部教育发展新高地;远期到2035年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学习强区。大兴教育将要实现的阶段目标是,到2022年,大兴教育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的水平显著提升;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高中教育高质量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有效提升;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水平明显提升;教育治理体系更具活力。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在会议上提出,大兴区地处首都南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发展优势。近年来,大兴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学位5万多个,努力满足学位需求。通过“引智办学”、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形式,优质资源合办校增至40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通过深入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创新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模式,在全市率先实施了“课后延时服务”改革举措,参与教师达7000多人,1.6万余名学生受益,为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课后三点半”问题提供了成功经验。
据介绍,大兴区教育大会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首先是围绕重点,加快推进大兴区教育现代化。对标对表国家、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打造首都南部教育发展新高地。同时,大会还着力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点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育在“三区一门户”功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聚焦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聚焦教师素养提升和队伍建设、聚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聚焦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聚焦增强现代化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此外,打造亮点,构建四方协同育人新格局。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以四方协同共育观念,构建“中小幼职”德育一体化;成立区级德育研究会、建立三级家长委员会等17条具体可行措施;充分运用督导评价的导向作用,强化对协同育人相关责任部门的督促检查。最后,大会聚焦关注点,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校内体育锻炼与校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三原则,制定了10项任务6项保障措施,致力于学生健康状况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