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15969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是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全新路径。作为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牵头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省内14家单位协同合作,以强化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的改革创新、教学教研、实践育人、师资培养等举措构筑思政教育共同体,持续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突出问题导向 健全工作机制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涉及多要素的衔接运行,学院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建设共同体工作机制,与14家合作单位形成一体化建设的“集体共识”和“行动纲领”。定期开展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学术研讨会,重点围绕一体化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教学优化衔接运行、教研资源、师资队伍等要素,打通管理壁垒,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学院积极与行政管理部门协调,推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家指导组,研究制订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一体化常态沟通机制、一体化共享共建机制、一体化教学教研机制、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一体化师资培养机制等,以“一体化”意识推动“共同体”机制不断完善。
树立协同理念 增强育人合力
共同体建设重在“协同”,关键在凝聚“合力”,确保区域内各学段思政课教材体系一体构建、教学内容一体聚焦、教研活动一体开展。在“协同理念”的指引下,学院与省内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帮扶共建协议,牵头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域联盟,定期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会、“大练兵”队伍培养等省域协同活动,加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同学段、邻学段、跨学段”交叉听课、集体备课、共同研课机制,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段界限,为集体攻关及教学资源共享搭建平台,为推动思政教育学术研究创造条件。学院还依托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省级教学团队,遴选示范性“种子教师”,持续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积极拓展思政教育人才培养与服务的多元化途径,以一体化教学科研不断增强共同体的育人合力。
坚持整体统筹 提升育人实效
实践教学既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思政育人的重要抓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育人理念,建设一体化实践教学共同体,推动实践教学资源互相融通,不断提升共同体的育人实效。
学院与共同体单位统筹构建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依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共享共用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体系;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平台,与共同体成员合作构建以VR网络教学为主的实践课堂,创新拓展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积极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学院还成立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深入区域内大中小学开展社会研学,通过理论宣传、结对帮扶及定点支教等方式,既提升了各学段实践育人实效,又加速了共同体建设进程。
发挥学科优势 壮大师资力量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作为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卓越人才培养机制,为省内大中小学培养了大批优秀思政课教师,成为壮大共同体师资力量的可靠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内涵式建设,坚持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优化思政课教研二级机构,建立思政课教学示范与研究中心,着力打造精品教研团队和示范“金课”项目。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赴省内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结对帮扶与交流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辐射带动效应,助力中小学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学院实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共建共创计划,与合作单位联合举办培训研修、联合开展教学研讨、联合组织教学展示、联合实施实践研学,孵化了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骨干团队。此外,学院还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等机构,培训来自全省各地的思政教育业务骨干,为壮大共同体师资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牛建强)
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活力,村歌唱跳加RAP!“快手乡村超级碗”启动
如果数十个村庄的村民骄傲地唱起自己的民族歌曲,并互相PK谁唱得好;如果村民和流行歌手一起唱跳,和达人们一起ROCK&RAP……这一幕幕是不是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以来,高新警方针对涉诈案件坚持打早打小、源头治理、靶向发力的原则,持续对断卡行动发力,重庆高新区公安分局智慧侦
一个地方的平安稳定和谐,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尽忠职守,守护
爱岗敬业勇担当 铿锵玫瑰绽芳华 --记高速公路第五支队璧山大队民警郑昕
我们正和医院积极联系,争取尽快处理好这个事情,请您不用担心。9月22日一大早,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高速公路第五支队璧山大队民警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