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中国首次实现深海6000米大深度数据北斗卫星实时传输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

  我国首次实现深海6000米大深度数据北斗卫星实时传输  “科学”号科考船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张进刚摄 光明图片  本

  我国首次实现深海6000米大深度数据北斗卫星实时传输

  “科学”号科考船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张进刚摄/光明图片

  本报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齐芳 通讯员王敏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1月31日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维护升级了我国的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特别是首次实现深海6000米大深度数据北斗卫星实时传输。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介绍,本航次的重大突破是首次实现了深海潜标大容量数据的北斗卫星实时传输。“我们融合感应耦合和水声通信技术,首次实现了深海6000米大深度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上层实现了每1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中深层实现每5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时传输。”王凡说,“6000米深海数据北斗卫星实时通信潜标自布放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1个多月,数据回传正常。”

  这一项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克服了深海潜标载荷容积小、供电少和数据量大等困难,改变了以往依赖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显著提高了深海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航次首席科学家汪嘉宁研究员介绍,本航次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航次之一,历时74天,航程12000余海里,是“科学”号首航以来离开国内航程最长、时间最长的一个航次,在开展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调查的同时,向东拓展,首次在中太平洋暖池冷舌交汇区进行了物理、生物和化学多学科联合观测。

  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是在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海洋大科学中心高端用户项目、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和问海计划项目的联合支持下建设的。经过5年建设,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的深海连续和实时观测能力稳步提升,观测网内的20套深海潜标、4套大型浮标共千余件观测设备已经稳定获取连续4年至5年的观测数据,不断刷新我国观测网获取深海数据的最长时间纪录;而且观测平台更加多样化,既包含了实时潜标和实时浮标等固定观测平台,也包含了剖面浮标和船载移动观测平台等,实现了大洋上层和中深层的全覆盖,并建立了实时观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应用平台。

  • 南川:志愿者助力春耕务农 为乡村振兴增添温暖底色

    南川:志愿者助力春耕务农 为乡村振兴增添温暖底色

  • 紧急预警:“医保卡停用”诈骗,辖区一女士中招

    紧急预警:“医保卡停用”诈骗,辖区一女士中招

    医保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生活中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如果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你的医疗被停止,请于某月某日前进行申换,避免影响使用

  • 为民服务解心病 锦旗彰显鱼水情

    为民服务解心病 锦旗彰显鱼水情

    一面锦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感谢,更是承载了辖区群众对民警的信任以及工作的认可,是警民鱼水情的真实写照。真的太感谢你了,付警官

  • 重庆南岸警方成功摧毁一贩毒团伙  缴获毒品38.1公斤

    重庆南岸警方成功摧毁一贩毒团伙 缴获毒品38.1公斤

    近日,重庆南岸警方成功侦破一起毒品案件,抓获嫌疑人26人,缴获毒品38 1公斤,彻底斩断一条境外至成渝地区的地下贩毒通道。2020年2月,重

  • 守护校园安全的警服蓝

    守护校园安全的警服蓝

    今天,是我从警生涯中的最后一天,也是从事校园安全工作的最后一天,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12年从事校保工作的经验和人生感悟……3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