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专家谈多款APP被疑窃听:成本太高,企业应不会冒险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29日电 (王庆凯)近日,有国内媒体称耗时3个月测试发现多款手机APP疑似通过窃听用户对话,精准推荐广告。随后大量网友也

  中新网北京3月29日电 (王庆凯)近日,有国内媒体称耗时3个月测试发现多款手机APP疑似通过“窃听”用户对话,精准推荐广告。随后大量网友也反映自己的相似经历,美团、饿了吗等多款APP再陷“窃听门”。

资料图:手机上的APP。

  对此,百度回应称,不会、也没有能力“监听”;阿里巴巴则表示,绝不会采取不合法、不合规的手段采集使用用户信息。目前,包括美团、饿了吗、今日头条在内的各大网络平台悉数回应:不可能。

  手机APP是否存在“窃听”的可能。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通过手机APP进行“窃听”的技术目前是可以实现的,但通过语音获取用户信息,进而转化成商品推荐,技术及商业成本均太高,对于企业而言,并无驱动力,企业应该不会这样做。

  实际上,手机APP“窃听”的说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16年,英国媒体就曾报道称,怀疑Facebook通过手机“窃听”用户谈话,从而达到广告精准推荐的目的。随后,中国的今日头条、百度等互联网公司APP也相继被曝出“窃听”用户。

  “科学的方法应是做软件行为分析和数据流量分析,通过监控录音接口直接查看APP的流量调用情况,而不是通过用户聊天测试这种不科学的方式,”知名网络安全专家李铁军表示,至今全球没有一个安全厂商的研究人员分析出某个中国商业公司的APP在实施“窃听”行为。

  网络安全专家认为,不考虑其他商业因素,单纯从技术成本角度,商业公司确实没有驱动力去“窃听”用户。

  首先是流量成本,手机用户的声音需要上传至服务器处理,即使每天只采集8小时,每天消耗流量至少50M,一个月就1.5G,流量成本太高;其次,收集的语音需要转化成内容、数据进行分析才有价值,单个用户8小时的语音去调用各种复杂机器学习模型,声音转文字、语义分析、意图判别等,单服务器的计算成本,几亿用户一年需花费上千亿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贤刚告诉中新网记者,从技术角度讲,这种“窃听”手段目前是可以实现的,但这种方式在企业应该不会存在。因为目前基于数据共享和算法的技术,即使不“窃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企业想要的信息,“窃听”用户日常谈话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企业应该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

  • 南川:志愿者助力春耕务农 为乡村振兴增添温暖底色

    南川:志愿者助力春耕务农 为乡村振兴增添温暖底色

  • 紧急预警:“医保卡停用”诈骗,辖区一女士中招

    紧急预警:“医保卡停用”诈骗,辖区一女士中招

    医保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生活中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如果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你的医疗被停止,请于某月某日前进行申换,避免影响使用

  • 为民服务解心病 锦旗彰显鱼水情

    为民服务解心病 锦旗彰显鱼水情

    一面锦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感谢,更是承载了辖区群众对民警的信任以及工作的认可,是警民鱼水情的真实写照。真的太感谢你了,付警官

  • 重庆南岸警方成功摧毁一贩毒团伙  缴获毒品38.1公斤

    重庆南岸警方成功摧毁一贩毒团伙 缴获毒品38.1公斤

    近日,重庆南岸警方成功侦破一起毒品案件,抓获嫌疑人26人,缴获毒品38 1公斤,彻底斩断一条境外至成渝地区的地下贩毒通道。2020年2月,重

  • 守护校园安全的警服蓝

    守护校园安全的警服蓝

    今天,是我从警生涯中的最后一天,也是从事校园安全工作的最后一天,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12年从事校保工作的经验和人生感悟……3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