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甘肃玛曲传承保护草原文化 建立非遗名录13类43项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玛曲县传统手工工艺展示。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8月19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连日来,在甘肃甘南玛曲草原上,为活态传承和保护

甘肃玛曲传承保护草原文化建立非遗名录13类43项

  图为玛曲县传统手工工艺展示。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8月19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连日来,在甘肃甘南玛曲草原上,为活态传承和保护藏族非遗文化而展示的“流动文化体验馆”吸引海内外游客驻足体验、拍照。现场搭建起以一户游牧家庭为单位的“游牧帐篷”,展现玛曲县藏民族从事游牧生产、逐水草而居,形成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画卷。

  玛曲,藏语是“黄河”的意思,是全国唯一以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命名的县,这里也是“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文化发祥地”,境内拥有最美湿地草原,同时被誉为“中国赛马之乡”“藏族民歌弹唱故里”。

  图为玛曲县非遗弹唱艺术。 钟欣 摄

  为弘扬和传承藏民族传统文化,在玛曲县近期举办的第十二届格萨尔赛马节期间,该县打造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的流动文化体验馆,馆内设有表演艺术、传统知识、游牧文化三大体验区,免费为游客开放。

  据悉,在这个“不产颗粒粮食”的纯牧业县,由于纯牧业生产生活方式,孕育出了诸如藏族民歌弹唱、格萨尔说唱、牛角琴演奏、藏鹰笛演奏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牦牛酸奶、藏族点心、厥麻米饭、糌粑等别具风味的藏族美食。

  图为展示玛曲藏民族传统特色美食制作工艺。 钟欣 摄

  现场展示的格萨尔说唱,是以“说”和“唱”两种表演形式,无任何乐器伴奏,艺人说唱时琅琅上口、回环曲折、曲调多样、巧妙呼应的旋律起落有序、回味无穷。而藏语中称为“秀郎”藏鹰笛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演奏时拿着造孔的秃鹫翅膀骨吹出意味深长、生动活泼的曲调。

  游牧帐篷里传来悠扬的牛角琴声,它与其他乐器七音不同,是用6、1、2、3、5五音演奏,音调朴实、柔情细腻、音色柔美绵长、如泣如诉。而牛角琴的构造也很独特,琴身是上好的木材,用两根精选马尾搓成琴弦,琴身有一支野牦牛角,年代久远。

  此外,藏族女人们身着传统民族服饰,还展示酸奶、蕨麻米饭等制作工序。比如,做藏式点心时,将酥油用温火化开,把糌粑倒入其中,慢慢搅拌,在拌入磨成粉末的乳白色曲拉、白糖、煮熟的厥麻等,随后压模成型,待其冷却凝结成块而食,色泽艳丽、香甜可口。

  多年来,为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玛曲县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积极保护和挖掘非遗工作,鼓励藏族民歌创作发展,培养民间弹唱艺术家,创编了以“格萨尔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文艺作品,全面摸排县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调查。

  据统计,目前,玛曲县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类43项,列入保护项目省级5项、州级38项。有1名国家级传承人、5名省级传承人、68名州级传承人、123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完)

  • 南川:志愿者助力春耕务农 为乡村振兴增添温暖底色

    南川:志愿者助力春耕务农 为乡村振兴增添温暖底色

  • 紧急预警:“医保卡停用”诈骗,辖区一女士中招

    紧急预警:“医保卡停用”诈骗,辖区一女士中招

    医保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生活中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如果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你的医疗被停止,请于某月某日前进行申换,避免影响使用

  • 为民服务解心病 锦旗彰显鱼水情

    为民服务解心病 锦旗彰显鱼水情

    一面锦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感谢,更是承载了辖区群众对民警的信任以及工作的认可,是警民鱼水情的真实写照。真的太感谢你了,付警官

  • 重庆南岸警方成功摧毁一贩毒团伙  缴获毒品38.1公斤

    重庆南岸警方成功摧毁一贩毒团伙 缴获毒品38.1公斤

    近日,重庆南岸警方成功侦破一起毒品案件,抓获嫌疑人26人,缴获毒品38 1公斤,彻底斩断一条境外至成渝地区的地下贩毒通道。2020年2月,重

  • 守护校园安全的警服蓝

    守护校园安全的警服蓝

    今天,是我从警生涯中的最后一天,也是从事校园安全工作的最后一天,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12年从事校保工作的经验和人生感悟……3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