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志愿服务中的Nikola Jankovic 受访人供图
中新网上海4月27日电 (高志苗)给社区环境消杀、到楼栋收垃圾、帮忙搬运物资……来自塞尔维亚的Nikola Jankovic白天是上海安生(原托马斯)学校的外籍教师,晚上他化身社区“大白”,活跃在小区需要志愿者的地方。
早在4月1日,他就主动报名做志愿者。“一开始社区没有正式录用我,因为我没有学过中文,没有办法和小区里的居民交流。直到后来,我可以去参与一些不需要中文沟通的工作,比如运送物资、清运垃圾,我简直太开心了。”
为何“执着”做志愿者?Jankovic说,“原因很简单,来中国这么多年,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她给了我很多安全感。现在中国正遭受疫情困扰,我觉得我有义务去做些事情回馈她,我有责任站出来出份力。”
虽然被口罩遮住大半张脸,但Jankovic在做志愿服务时也能让别人感受到他“活力满满”。“邻居们看见我总是面带微笑,社区的工作者以及其他志愿者也都很好奇老外居然这么想做志愿者。对我而言,每次志愿服务的体验都好像在奖励自己,有能力去帮助遇到麻烦的人,是一种很棒的感觉。”
Nikola Jankovic和志愿者队友(左二为Jankovic) 受访人供图
据了解,上海安生(原托马斯)学校在普陀正式开办时,他就来到了这里,住在上海已将近4年时间。作为学校初中部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研究课程的老师,在上网课期间,他让学生们“就地取材”设计了一些在家里可以完成的STEAM实验项目。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到全员导师制中,利用课余时间连线学生询问课业情况,了解学生居家期间的困难,帮助他们缓解居家产生的压力。
对他而言,上海有热爱的工作、可爱的学生。他强调自己并没有做很多事情,但非常开心。他笑称:“做志愿者另一个好处就是我流了很多汗,瘦了一些。”
特殊时期让Jankovic感受到邻里关系的友好。“有段时间,我们比较缺物资,我们社区里的人就开始互帮互助,很快组织了社区团购。或许听起来不真实,但这真是我见过最团结的表现之一。”
“在这艰难的时期,我们都在尽力团结协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回归日常,设定新的目标。”Jankovic说。(完)
【编辑:刘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急诊就诊指南疫情期间全力畅通儿童就医通道尊敬的患儿及家长们:我院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在疫情防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12月1日,记者从多个市级部门获悉,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各部门针对重大项目建设、服务市场主体等
三菱电机绿色创新智造 共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 2022湖北国际技术交流会在武汉召开
2022年11月22日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下称三菱电机)与湖北省科技厅下属的湖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在武汉市合作举办了日本智能及绿色制
坚持科学精准防控 全市疫情形势趋稳向好 无疫小区和无疫社区实行常态化防控
12月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155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绍,当前,我市疫情形势趋稳向好,但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