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8261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 (宋佳 张素)降低电路设计难度,大幅减小体积重量,实现激光陀螺仪电路低成本、国产化……记者采访获悉,近日有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新一代激光陀螺驱动模组。
据知,以激光陀螺仪为核心部件的导航系统是一种惯性导航系统。相较于人们熟知的卫星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不仅能提供位置信息,还能解析载体姿态信息,并且能够抵抗电子干扰,可在深海、深空等场景下作业,特别是在卫星导航系统失效情况下仍可保持工作,因而常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作为“保底装备”。
20世纪90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带领国内科研团队研制出激光陀螺仪,打破部分国家实施的技术封锁。不过,由于相对起步时间晚,技术门槛高,加上易用性较差等系列原因,激光陀螺仪的市场应用并未在国内大规模展开。
“激光陀螺仪主要由控制电路和传感器本体两部分组成,其中,控制电路有激光陀螺仪‘大脑’之称,是性能与可靠性最为复杂的一个部分,也是降成本和提高易用性的主要突破点之一。”湖南二零八先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卢广锋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上一代激光陀螺驱动控制电路采用分立器件形式,不仅体积较大,而且需要生产商购买上百类零件进行组装,继而产生“统一标准缺失、集成度较低、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二零八公司技术团队部分成员已在激光陀螺领域深耕20余年。近年来,他们通过与国内先进材料研究团队合作,实现新一代激光陀螺仪、半球谐振陀螺仪及高精度加速度计的技术研发、工程化和批量生产工艺研究。

图为二零八公司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激光陀螺驱动模组。卢广锋供图。
卢广锋介绍,研发团队此次推出的新一代激光陀螺驱动模组,由5枚独立功能模块组成,分别实现激光陀螺的高压启辉、高压维持、精密稳流、抖动驱动、稳频及锁区优化功能。相比上一代激光陀螺驱动控制电路,专用系列模块大大降低电路设计难度,体积减小三分之一,成本降低一半。
“这为进一步拓展应用打开了空间。”他说,激光陀螺仪已成为高精度测量和定位的重要传感器,后续有望在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轨道交通等领域大展身手。
卢广锋还表示,低成本、高精度、小体积是惯性导航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他们在大力研发低成本激光陀螺驱动模组的同时,已加大投入研发下一代低成本高精度陀螺仪,以期推动激光陀螺仪等惯性器件在各型无人系统等领域的市场化进程。(完)
【编辑:叶攀】
清风2024专项行动部署开展以来,永川区公安局在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禁赌宣传活动,提高群众拒赌防赌意识,进一步营造良
春运启动以来,永川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疏堵点、保畅通、护安全,因地制宜优化交通组织管控、动态勤务
永川两名学生拾金不昧,民警专程到学校表扬,当着全校师生的面!
2月19日,适逢兴龙湖中学春季开学仪式暨表彰大会,永川区公安局兴龙湖派出所民警在全校师生面前对该校两名初一学生拾金不昧的行为进行表彰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师生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遏制毒品对青少年学生和群众的危害。在全区学校开学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