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渝中报
聂世明开展管道疏浚工作。区城管局环卫三所供图 153个公厕化粪池、735个弃管化粪池、1976个社会单位化粪池,在我区23平方公里
聂世明开展管道疏浚工作。区城管局环卫三所供图
153个公厕化粪池、735个弃管化粪池、1976个社会单位化粪池,在我区2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遍布着2864个化粪池。在过去23年里,他将这些化粪池挨个走了个遍。
他就是聂世明,是这座城市的一名管道疏浚工。
每天,聂世明都在城市背面,在大众看不见的地方,在星罗棋布的下水管道间,忍受着恶臭与污秽,疏通着城市“血管”。对每一个化粪池的位置及情况,他都了然于胸,大家称他为渝中化粪池管网的“活地图”。
恒心坚守肯吃苦
不打“退堂鼓”
1997年,27岁的聂世明进入区环境卫生管理局三所(现区城管局环卫三所),成为了一名管道疏浚工。“刚开始接触这份工作时完全不习惯,每天面对的都是臭气熏天的污物,并且那个时候的运输工具还不太先进,污物基本上都是靠人力挑运,比现在累多了。”回忆起以往的工作经历,聂世明感慨万千。
管道疏浚是一份苦差事,为何聂世明一干就是23年?在他看来,选择了这个行业,就是要无私奉献,“脏活累活总得有人干,我也想尽自己的努力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这样我会觉得非常踏实。”
2002年,在成为区城管局环卫三所业务股管道疏浚班的班长后,聂世明带领全班同志不分白天黑夜,战斗在辖区化粪池和输粪管道内,每天与污水、垃圾、粪便打交道,在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
23年里,聂世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管道“医生”。他不怕脏、累、苦、险,勤学、勤问、勤走、勤查,走遍了渝中大街小巷,对全区的公厕化粪池、弃管化粪池、社会单位化粪池的位置及情况了然于胸。
“重庆五一劳动奖章”、渝中区“十佳最美城管人”……聂世明先后获得了多个市、区级荣誉,对此,他显得格外淡然。“只要肯把心思用在琢磨工作上,一步一个脚印,定能有一番作为。”聂世明说。
工作冲在前
敢啃“硬骨头”
戴好安全帽、系好保险绳、戴好防毒面具……23年里,在下粪池、下窨井前的这一系列准备动作,聂世明已记不清重复了多少次。
“他是一个在工作上敢啃‘硬骨头’的人,几乎每一次都冲在抢险排危最前面,经常第一个下化粪池、下窨井,我打心底里佩服他。”在徒弟陈景云眼中,师父聂世明在工作中是一位“拼命三郎”。
数年前,两路口健康路76号二单元的化粪池突发险情,聂世明带领抢险队迅速赶到现场。发生险情的化粪池附近有一处堡坎,如不及时排危,堡坎随时有垮塌的可能。聂世明当即决定进入下水道进行疏通,但因作业空间狭小,他只能靠双手去疏通,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险情被成功解除。
在从业23年里,类似这样的险情时有发生,聂世明总是冲在最前面,脏活、累活、苦活抢着干。“抢险排危就是要迅速,时间就是一切,我的经验稍微丰富一些,当‘开路先锋’最合适不过了。”聂世明打趣道。
在这座城市里,还有无数个“聂世明”,他们穿梭于城市地下,每天与污水、垃圾打交道,虽闷热无比、潮湿脏乱,但他们尽心尽责,默默无闻地净化着城市的“血管”,用辛勤汗水为老百姓营造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记者 刘 侃
(渝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