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17803
近日,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公布,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2 93%,较2020年的10 56%提高了2 37个百分点,为实现
近日,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公布,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2.93%,较2020年的10.56%提高了2.37个百分点,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目标“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打下坚实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更可彰显多重支撑和保障作用。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有助于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有助于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为自主创新提供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强调:“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面向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有更高的公民科学素质作为基础和支撑条件,要通过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扩大人才队伍规模,培育一大批涵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覆盖多学科多领域的科技人才。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人口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达到14.1178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数据显示,新世纪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从2010年的3.27%上升至2015年的6.20%、2018年的8.47%、2020年的10.56%以及2022年的12.93%。一个国家的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公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加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从2006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到2021年印发的《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都被写入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资源宝库。正如相关专家所言,要把科学精神与中华民族的魂魄结合起来,塑造科学的中国心,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邹贞,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
总台《年度ESG行动报告》与ISSB准则相继发布,对中国ESG发展意味着什么?
近些年来,ESG 已成为国际共识,推动ESG规范发展是大势所趋。由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高新公安联合多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参与意识,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2023年11月16日下午2点,重庆高新区公安分局联合高新区食
失驾是指当事人因驾驶证超过有效期或被依法扣留、暂扣、注销、吊销而丧失驾驶资格,在此法定期间驾车上道路行驶 的违法行为。通俗来说失驾
为切实做好辖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防工作,营造全民拒赌反诈的浓厚氛围,提高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能力,近日,重庆市大渡口区全民反诈办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