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3.04.20期 >
A09-“五一”假期游 如何交出满意答卷

A09-“五一”假期游 如何交出满意答卷

“五一”假期游 如何交出满意答卷

旅游市场秩序关乎旅游业的生命力,与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增强旅游消费信心、维护目的地政府形象至关重要。旅游城市要及时出台旅游保障预案,确保游客玩得放心、安心、舒心。公安、消防、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景区景点,要切实把安全责任牢牢扛在肩头,充分研判“五一”假期出游需求旺盛、客流激增等形势,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风险隐患,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游客人身安全。

“五一”假期临近,很多人已经在规划假期出游计划。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上午9时,“五一”假期首日高铁跨省游搜索热度比14日增长323%,热门长线线路为北京-长沙、北京-武汉、上海-广州、广州-重庆等。

今年“五一”是三年疫情后首个适合旅游的假期,春暖花开气候适宜,加上放假调休共5天,给了公众充分的出游理由。无论国内旅游目的地预订量暴增还是出境游火爆,应该说都在意料之中。文旅部门提醒,“五一”假期预订高峰已提前到来,预计民众出游需求将强劲释放,建议有出行计划的人提早预订。

携程平台预测,今年“五一”假期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达到2亿人次新高。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五一”期间国内的住宿、交通、景点门票等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00%,住宿预订潮提早了两周。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五一”假期最受关注的国内旅游目的地为北京、成都、重庆、广州、上海、西安等。

“五一”假期公众出游的热情高涨,一些热门地区的酒店、机票价格也涨声一片。在去哪儿平台上,截至4月12日,酒店平均支付价格同比2019年增长三成,机票平均支付价格较2019年增长五成。据报道,某地平日不足400元一晚的商务酒店,“五一”涨到800元一晚。

“五一”假期游预期火爆,相关服务保障措施要跟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的工作也要跟上。旅游市场秩序关乎旅游业的生命力,与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增强旅游消费信心、维护目的地政府形象至关重要。对许多旅客来说,乘高铁出游更具性价比,如何破解高铁“一票难求”、机票“水涨船高”的供需矛盾,亟须相关各方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如广铁集团表示,将科学增加运力,重点增加湘粤间跨省往返,增加广深至武汉、南宁、昆明、成渝等热门方向列车。管理部门要全面加强运力组织,强化研判、制订预案,重点做好热门旅游线路、热门景区及周边运力保障,疏堵点补短板。

各地和旅游城市要及时出台旅游保障预案,确保游客玩得放心、安心、舒心。公安、消防、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景区景点,要切实把安全责任牢牢扛在肩头,充分研判“五一”假期出游需求旺盛、客流激增等形势,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风险隐患,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游客人身安全。尤其要重点加强玻璃栈道、索道、滑道、攀岩、漂流、跳伞、蹦极等高风险项目排查整治,坚决消除“步步惊心”“夺命秋千”等风险隐患。

每到旅游高峰期,常常有游客投诉旅游目的地及景区服务质量不高、随意涨价、“不合理低价游”、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指出,目前是旅游市场恢复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须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有效增强市场预期;要求各地扎实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集中打击高频违法经营行为,坚决遏制“不合理低价游”苗头和市场乱象扩散势头。监管部门要着力消除竞争不充分、商品定价不透明、服务不规范等堵点、痛点,对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等违法经营行为保持零容忍。

旅游需求在“五一”假期集中释放,是带动消费复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眼下,各地都在加强旅游营销,想方设法吸引八方游客,但决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不能为争取一时的经济效益,而放松服务保障与市场监管。只有加大优质产品供给、加大协调保障力度,未雨绸缪、查漏补缺,全方位营造放心、安心、舒心旅游环境,才能呵护来之不易的文旅消费全面复苏信心,才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五一”假期旅游服务答卷。

 

淄博烧烤,考的是什么?

于永杰

我最近在读《左传》,春秋时期基本上是秦国在闭门修炼,楚国跃跃欲试但尚无法跟中原诸国抗衡,整个天下的中心就在“山河四省”。往事越千年,如今山河四省的地位,早已无法和当年相比。最近淄博烧烤火出圈,很多人感慨上一次淄博这么热闹,还是齐国的时候吧。一句感叹,道出曾经的春秋霸主多少年来的失落。

淄博烧烤是怎么火起来的?有人说是因为一个短视频。一位淄博女孩吃烧烤的时候配了一段解说:此时此刻一位淄博女孩正在享受她的下午茶。于是,各地网友纷纷效仿拍摄。也有人说是因为疫情的时候,在淄博的大学生伙食里有烧烤,于是他们在疫情结束后感叹式打卡,终于带起一股风潮。

情怀的确可以掀起潮流,但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还是认为如下这些因素可能才是支撑这股热潮的物质基础。比如淄博相对低廉的物价,比如淄博的地理位置处在山东的中部,从济南乘坐高铁到淄博,仅仅需要半小时。而更具决定意义的内因是,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如今正亟需一次出圈。

淄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说历史上它的鼎盛时期在春秋,也就意味着这里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而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实齐国故都也曾有过一次“兴旺”。许是继承了齐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的传统,淄博的工业发展很早,从淄博的车牌号是鲁C,就不难想象当年它在山东的位置。这么说吧,1986年淄博曾作为全世界79个大城市之一,参加了联合国“人口与城市未来”国际会议。1994年淄博GDP排名全国13,当时它的经济总量仅次于青岛,超过省会济南。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和绝大多数老工业基地一样,淄博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如果有人也像我一样,淄博每个县区都去过两次以上,应该就会知道淄博长期以来陷入对于老旧工业的路径依赖中,旅游服务这些新兴行业严重落后于山东平均水平。2018年淄博在全省尚排第五,GDP比鲁西南的菏泽领先约2000亿,而仅仅过了四年,淄博的排名已经跌至第七,与第八名菏泽的差距仅剩200多亿。马上就要被菏泽赶超,坐在鲁C车上的淄博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在这一次的淄博烧烤热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小炉子卷饼小葱和蘸料,更是淄博政府的主动和真诚。当地不但开通了烧烤专列,还让文旅局长轮番推荐,当地执法部门更是对商家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可出现宰客现象砸了口碑。因为对于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而言,这可能是留给他们为数不多的突围机会了。在这场熙熙攘攘的热闹中,我甚至觉得当地政府有某种坚决的意味。是啊,如果这次难得的流量风口再抓不住,淄博该怎么办?

所以,淄博烧烤考的是什么?

一场比赛有上半场和下半场,如果说上半场考的是地方政府的诚意和当地的民风,考的是能不能把人气聚拢起来,那么我想广大网友的千里打卡,已经说明问题,质朴无华的淄博在上半场赢得了碰头彩。但最终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下半场。人气有了以后,如何顺水推舟,转化成生产力才是接下来要做的重点文章。毕竟仅凭一个烤炉,是恢复不了往日荣光的。

淄博政府显然已经在积极“备考”。淄博烧烤最初是被大学生带火的,淄博也将“先手棋”放在了留住青年人才上。除了趁机推荐淄博的陶瓷琉璃、博山菜、齐文化、聊斋文化等文旅资源,当地政府还推出了青年驿站等服务青年人的政策,市委书记更是连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作城市推介和青年人才政策宣讲。

从烧烤到经济复兴,这个跨度是不是有点远?其实只要是政府在作为,你真不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就是那个和淄博仅差200亿的菏泽,十几年前一直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我想当时谁也不会料到,这事后来会催生曹县的丧葬用品产业,甚至让这个曾经的贫困地区火成脱贫致富。

这两年,一向沉稳有余外向不足的山东,屡屡在网络上红起来。山东成为网红地区,往往和它背后深厚的文化离不开,比如曹县自古以来就有木雕和唱戏的传统,曹县人巧妙地将这两项技艺转化成制作丧葬用品和汉服。有人已经考证出淄博烧烤在汉画像石上就已有雏形,而小饼卷葱可能滥觞于山东名吃煎饼卷大葱。而之所以是这些传统而不是别的成为了焦点,当然存在着偶然因素,但我想这背后当地人们的苦干实干和巧干才是必然原因。如果淄博烧烤能火起来,那么枣庄辣子鸡、潍坊朝天锅,以及齐鲁大地乃至山河四省传承几千年的烟火气,没有理由一直沉默下去。

 

 演员高空坠亡 

 杂技也需要一把“安全锁”

新京报快评 杨末

针对“女演员高空坠亡事件”,当地再次发布通报。

据“宿州埇桥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17日,安徽宿州埇桥区委区政府调查组通报,4月15日晚,埇桥区蒿沟镇发生一起演出人员坠亡事件。事件发生后,区委、区政府已成立由公安、文旅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相关涉事人员和单位正在接受调查。

经初步调查,演出活动主办方为宿州市尹居源种植家庭农场实际负责人尹某某,承办方为安徽亚西演艺传媒有限公司。女演员孙某某和其搭档张某某系夫妻关系,两人在表演高空节目中,孙某某坠落受伤,后送至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续将进一步深入调查,依据调查事实和责任认定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杂技演员在高空表演时坠落导致身亡,这是一起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悲剧。深入调查事故原因,依法依规认定事故责任,给死者和家属一个交代,这是必须要有的善后工作。

事件发生后,针对事故原因,网络上出现了多种说法,并引发了一连串的讨论和猜测。如相关演出公司负责人表示,是“其夫妻二人在演出前吵架生气未系安全扣所致”。不过,死者丈夫对于“吵架生气而不系安全扣”的说法予以了否认。

对此说法,一些网友认为,在调查结果未公布前,涉事公司的这般回应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嫌疑。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将事件矛头对准死者丈夫,对其进行网暴的行为。而目前看来,事故现场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到位,才是最该关注的焦点。

眼下,演出公司和死者丈夫之间各执一词,但无论是谁的责任,都没法置身事外。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围观者不妨克制“网络破案”的冲动,切忌被随便带节奏,给事故涂抹上其他色彩。

在关注个案的真相之外,此事也再次引发了外界对于杂技表演行业安全规范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安全事故此前就发生过。如2020年,呼和浩特一名28岁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从8米高飞轮坠下,最终不治身亡。彼时,媒体也呼吁要推动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

从公开信息来看,杂技表演行业目前缺乏明确的安全规范。并且为了增加现场的刺激程度,很多表演还往往将“无任何安全措施”当作卖点。

如这次事故中,表演前主持人就专门向观众介绍,“该杂技表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将表演最真实的杂技”。而2020年的表演事故中也有这样一个细节:涉事表演项目地面应设安全垫,但不知何故当日没铺上。

作为一门古老的表演艺术,挑战极限、惊险刺激,是杂技的表演内核。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命安全显然越来越被置于更高的价值序列。如何在表演的观赏度与生命安全保障之间构建一种新的平衡,的确值得思考。

这需要行业达成新的共识,建立新的“行规”,也有赖于相关安全规范的完善。毕竟,任何表演一旦拿表演者的生命安全“试险”,都存在伦理上的疑问,也与现代法律对生命权的保护存在冲突。

诚然,应该防止因为过度的安全防范,影响杂技表演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活力。但是,完善起码的安全措施要求,强化安全规范意识,避免让表演者陷入巨大的风险之中,应该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底线,也是这项古老技艺应该要有的“现代化”转型。

另外,此次事故还被指存在事发后“救护车很难开进来”的情况,可能也与安全应急预案的不足有关。这些,其实都是值得正视的安全盲点。

总之,现代杂技表演的天平,理应向“安全”的方向上有更多的倾斜。